得鱼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宦海纵横 > 第二百八十一章 长风村

第二百八十一章 长风村

    第二百八十一章  长风村

    在程家镇,陈宁也没有做多久的停留,下午又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另外两处的主要景点。

    首先,来到的就是位于瀛洲岛中北部的长风村。对于长风村,陈宁并不陌生,早在之江工作的时候,陈宁对瀛洲的这个长风村就有所耳闻了。自从接任了瀛洲县委书记之后,陈宁也从各种材料中看到长风村的名字。为此,陈宁还特意抽调了长风村的资料,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

    长风村是在六十年代末,瀛洲掀起的向大自然要土地的运动中,从一片滩涂中围垦诞生。经3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昔日荒凉沉寂的边陲小村,“雨落水汪汪,天晴满地霜”的边陲小村,发展成如今“四季郁郁葱葱、年年生机勃勃”既有现代化村镇风貌,又有田园诗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经济比较发达的生态村。

    长风村是目前瀛洲县唯一的一个亿元村。在去年,长风村的固定资产达1.7亿元,实现社会总产值8300万元,利税730万元,人均年收入7500多元。

    在把瀛洲建设成为国际性的生态岛的规划中,可以说目前的长风村就是瀛洲未来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观光农业的目标。

    长风村早在九十年代初,就确立了“种、养、沼”三结合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设计了千头猪场牲畜大小便及冲洗水进入沼气站,经高温厌氧发酵后,产出的沼气供村民炊事用,沼液通过泵站,输送到蔬菜大棚,从地下渗透到蔬菜根部,生产无公害洁净蔬菜,沼渣通过挤压,造粒机制成颗粒饲料,用于池塘养鱼和花卉肥料。

    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长风村在“种、养、沼”三结合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向更深的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水、田、路、林、湿地”和“农、工、商、旅、教”五位一体等方面发展。特别是前两年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开发的生态“农家乐”旅游,依托周边瀛洲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辐射,本着村委搭台,农户唱戏,自愿参与,协调管理的原则,首先推出了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农家游,并且一炮打响。也开创了瀛洲各地农家乐旅游的先河。

    陈宁记得当初在明山的时候,明山农委的党委书记杨艾生搞的那个循环农业试点基地,据说就是参考了长风的模式。陈宁在明山担任区长的时候,也曾经想在明山推广这种循环农业的模式,只是后来明山如火如荼的苗木产业,让陈宁把这个计划暂时搁置了。

    当陈宁一行来到长风村的时候,虽然现在已经初冬时节,但是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却是一片又一片浓绿的树林和田园绿野。在长风村口一个古色古香的牌楼底下一群人正等候在那里。

    当陈宁从车里出来的时候,一个五十多岁,红光满面的男子,率先迎了上来,老远就伸出双手,笑着打招呼道:“陈书记,欢迎您到我们长风村来视察。”

    站在陈宁身旁的王玉成连忙给陈宁介绍道:“陈书记,这位就是东林镇的党委副书记、长风村的党总支书记钱卫国。”

    听了王玉成的介绍后,陈宁心里不由的有些好笑,这年头叫卫国的人可真多呀,瀛洲的常委会班子中就有两个卫国,县委副书记施卫国和纪委书记顾卫国,就连自己的儿子也叫陈卫国。现在又冒出了一个钱卫国。

    不过,陈宁虽然心里暗自好笑,但是对眼前这钱卫国还是表现出十分尊重,也紧走了几步,握住钱卫国的手,十分亲切地说道:“钱书记,你好啊。”

    这个钱卫国,不但在瀛洲就是在东方市也是有相当的知名度的。他担任长风村的党总支书记已经有二十多年了。长风村从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发展到现在,完全是钱卫国一手领导发展的。而且这个钱卫国还是瀛洲唯一一个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人大代表双料头衔的人。

    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钱卫国在陈宁面前,没有任何的拘束,握住陈宁的手笑着说道:“陈书记,早就想拜访您了,可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上级能派您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县委书记到我们瀛洲来,我们瀛洲以后可是大有希望啊。呵呵。”

    “钱书记,你过奖了。把我们瀛洲建设成为国际性的生态岛,还是要靠瀛洲广大干部和群众共同努力才行呀。”陈宁则带着微笑,平静地说道。

    钱卫国的眉毛不由地跳了跳。钱卫国虽然只是一个长风村的党总支书记,东林镇的党委副书记也不过是挂个名罢了。但是他的身份在瀛洲可是非常的超然。全国劳模和全国人大代表,以及曾经受到过总设计师接见,挂着这样的光环,钱卫国对陈宁这个年轻的县委书记,其实并不以为然。

    历来,到瀛洲来任职的岛外干部都不过只是来镀镀金的,赚足了资历后,拍拍屁股调到别处去高就了。真正能为瀛洲办点实事或者能为瀛洲将来的发展着想的干部少之又少。

    今天如果不是陈宁来长风村,换成副县长王玉成,钱卫国可能根本就不会到村口来迎接。毕竟陈宁是新任的县委书记,而且又是第一次来他们长风村,这点面子钱卫国还是要给这个年轻的县委书记的。

    刚刚见面,陈宁热情的表现,让钱卫国更是有些不以为然,长风村作为市里新农村的典型,不乏有市里的领导来视察,而且当今的一号和二号首长也曾多次来过长风村。钱卫国也算得上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

    不过,接下来陈宁表现出来的平静的表情和淡淡的话语,有些出乎钱卫国的意料,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言辞还是很客气,但是身上隐隐表现出来的那种上位者的气势和他那明显和年纪不符的平淡,让钱卫国暗暗吃了一惊。

    这时,其他人也纷纷围了上来,王玉成又向陈宁一一介绍了东林镇的党委书记和镇长。对于钱卫国明显凌驾于所属乡镇的党委书记和镇长之上,陈宁倒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妥。钱卫国不但拥有这么多的社会荣誉,更重要的是他能把长风村发展成为如今东方市新农村的典范。

    与欢迎人群一一握手寒暄之后,陈宁站在长风村的村口,抬头一看,古色古香的牌楼正中央的牌匾上写着长风村三个大字,下面的落款居然又是前任的市委书记姚振强。陈宁心里不由暗自嘀咕,看来姚振强倒是挺喜欢题字,短短几天,陈宁就发现姚振强题写的两个招牌了。

    “这是姚副总理在三年前时任我们东方市委书记的时候,到我们长风村来视察的时候,题写的。”钱卫国站在陈宁的身边介绍道,可以听出来,钱卫国对这块姚振强亲笔题写的村名还是十分得意的。

    不过钱卫国很快就失望了,陈宁并没有表现出过度的热切,只是平淡地点了点头,朝着钱卫国微微一笑,说道:“钱书记,我们一切到村里去看看吧。”

    “哦,好,陈书记,您请。”微微一楞神的钱卫国马上说道,并且上前给陈宁引路。

    其实陈宁的反应倒也不是托大,虽然陈宁也没有当面见过这位姚副总理。但是,对于陈宁来说,自己的老领导的如今也贵为政治局委员,而且还是中组部的部长,对于高官的免疫力陈宁要比一般的干部强得多。另外,也主要他和姚子晴之间是熟的不能再熟了,冥冥中在陈宁的心里姚振强不单单是高不可攀的国家副总理,更多是自己心爱的人的父亲而已。

    作为一个只有三十年历史的村庄,长风村并不大,全村不到三百户的人家。不过,出乎陈宁意料的是,长风村比陈宁想象的发展得还要好。

    道路两旁都是浓密的树林,从千头养猪场到种植蔬菜、花卉的大棚,从鱼塘到用于村里污水处理的湿地。长风村到处可见循环生态农业的模式。特别是长风村的沼气站,利用千头猪场牲畜大小便及冲洗水进入沼气站,经高温厌氧发酵后,产出的沼气供村民炊事用,沼液通过泵站,输送到蔬菜大棚,从地下渗透到蔬菜根部,生产无公害洁净蔬菜,沼渣通过挤压,造粒机制成颗粒饲料,用于池塘养鱼和花卉肥料。

    陈宁在长风村看到的情景远比当初在明山时农委搞的那个循环生态农业试点园区来得成熟。明山时,那不过是个试点,而在长风村却是实实在在的已经融入到整个的村的生产和生活当中了。

    而且不单单是循环农业,在农家乐旅游方面,长风村也做得非常出色。建设了一批供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