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宦海纵横 > 第四百七十八章 论道

第四百七十八章 论道

政府,出台一个政策,势必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在不部分利益集团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能够实施。

    周长平和吴正明之间的争论,作为小辈的陈宁没有插嘴的资格,只能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其实,他对目前房价的不断上涨,也是很担心的。好在他目前主政的阳城,房价还在一个比较理性的区间。但是尽管这样,很多的阳城老百姓还是买不起房子。

    “陈宁,你们阳城的情况怎么样,对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你有什么想法?”可能是周长平争不过执拗的吴正明,转头对一直坐在旁边的陈宁问道。

    “我们阳城目前的房价还是比较稳定的。毕竟我阳城不同于燕京、东方市这种大城市。”说到这里,陈宁停顿了一下,嘿嘿一笑道:“至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不太好说。”

    “哎,陈宁,有什么不好说的,心里怎么想的,就大胆说出来。”吴正明在一旁说道。陈宁是他这么些年来最得意的弟子,想想陈宁的意见肯定会和自己一致。

    “家里,大家私下交流一下,有什么想法尽管可以说出来。”周长平也笑吟吟地说道,和吴正明相比,周长平更有想考考陈宁的意思。

    既然姑父和舅舅都想听自己说,陈宁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现在我们国家住房最大的矛盾,一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改善住房条件。别的地方我不敢说,就拿我们阳城为例吧。阳城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前几年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这也是目前阳城的房价比较稳定的重要原因。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阳城目前的城市住房的建设还比较落后,政府又没有更多的资金去大量地建设住房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势必也会引发房价的上涨。要抑制房价的进一步上涨,除了国家政策的调控以外,我觉得,政府是不是应该加大经济使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这样一来能改善那些下岗职工,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二来也可以平衡供求关系,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

    陈宁的这个观点虽然没有吴正明刚才的观点激进,但是还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吴正明的眼睛,不过很快在黯淡下来,叹了一口气道:“加大廉租房和经济使用房的建设,这个口号从房价一开始涨,就开始在喊了,但是真正实行起来,谈何容易呀。”

    周长平这时也点了点头,道:“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除了地方政府要拿起魄力以外,还需要加大反腐力度,防止这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挂羊头买狗肉。”

    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是前两年为了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中央政府开始倡导的。但是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地价也越来越高,地方政府很不愿意把原本可以卖高价的地块用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另外一个是,由于目前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租赁和购买人群还没有出台一个准确的定位,基本上是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腐败的出现。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两难的抉择。

    另外一点,地方政府之所以这么重视财政收入,其实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自从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后,虽然一举改变了长期没有相对独立的地方税收体系的局面,但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的不合理,造成财政收入向中央倾斜,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

    第二个原因就是前一阶段,国家重点对大型中央企业现行实行国企改革,把这些企业的优质资产进行整合重组,成立了近二百家由国资委统一管理的中央企业。而把那些企业的包袱,包括大量的下岗职工,都扔给了地方政府,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既在地方上工作,又有国资委工作,特别是目前主政阳城这座老工业城市的陈宁,对这两个造成地方财政困难的原因,体会格外的深刻。

    作为地方官员,gdp的发展,财政收入的提高,都是考察官员政绩和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而且不论是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是建设大量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处处需要资金。一方面财政资金困难,一方面必须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也难怪地方政府对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不高。

    “你们阳城准备怎么搞?”周长平显然听出了陈宁话中想搞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想法,笑眯眯的问道。

    “我想是这么再想,具体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还没有和班子里的同志们商量。”陈宁冲着周长平笑了笑,接着有些沉重地解释道:“我这也是考虑到我们阳城目前的实际情况。近十年来,阳城的下岗工人比例一向是全国最高的。而且这些下岗工人和其他一些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非常的困难,大部分都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旧公房中。这些房子大部分都没有卫生条件,至今还用着马桶。几家人家合用一个厨房。一间房子里往往住着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如果让他们去买房来改善住房条件,不要是目前阳城的房价只有四千,就是两千恐怕极大一部分人,买不起房子。要改善这些人的住房条件,我的想法就是大力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制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办法,加强监督举报力度,让这些符合条件人通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改善住房条件。让居者有其屋。”

    “居者有其屋。说的好啊,要是我们的那些地方干部有一半有你这样的觉悟,这国家的事就好办许多喽。长平兄也不会为管理那些干部而大伤脑筋喽。”吴正明嘉许地点头说道,于此同时也不忘调侃一下周长平。

    周长平苦笑着摇了摇头,想了想,接着又皱着眉头说道:“我知道你最近在阳城搞的辽西重工业基地的国企改制工作很成功。但是,如果你要这么大张旗鼓的搞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你们阳城的财政压力能不能支撑呢?”

    未等陈宁回答,吴正明插口道:“这个我想陈宁一定有办法,他既然能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把辽西重工业基地的国企改制工作运转起来。我想也一定能把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搞起来,最简单的方法不外乎,由政府出台规定,阳城以后的开发楼盘的同时,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必须设定一个比例。让那些房产商和高收入群体的人去买单。当然,政府在出让这些地块的时候,也根据不同的比例,提供相应的优惠。这样一来,对地方财政的压力并不大。”

    吴正明在笑呵呵说着的同时,瞟了周长平一眼,叹了一口气道:“现在我们的很多地方干部,不乏高学历,但真正懂得经济的人是少之又少。很多都可以运用市场经济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到这些人手里就变得手足无措。我看呀对这些干部都要加强经济方面的培训。”

    吴正明的这番调侃,说的周长平倒不好意思了。他是中组部部长,吴正明这样批评地方干部,很明显是在调侃他这个组织部长不称职。不过,他还是冲着陈宁微笑着点头,对于陈宁这个观点,他也是十分赞同的。看着不断成熟起来,常有惊人之举的陈宁,尽管被吴正明调侃,但是周长平还是有种自豪、欣慰的感觉。陈宁不正是吴正明和自己一起共同培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