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 第二百零五章 心中的秘密(二)

第二百零五章 心中的秘密(二)

    第二百零五章 心中的秘密(二)

    那位戴着一条鲜艳红领巾的小学生,正和一位大个子同学正从教室里往操场上抬一张崭新的课桌,那充满朝气的面孔迎着这春天温暖的阳光,向操场的南边走去。当他抬着桌子,从李思明的身旁走过时,李思明甚至能清楚地看到阳光照耀之下他腮帮子上的细软的汗毛。

    他走在前头,双手朝后努力地抬着桌子,那桌脚总是很不配合,时不时的敲打着他的小腿肚子,让他快不起来,于是他转过身来,双手抬着桌子继续往后退着走,脸上冒着细小的汗珠。

    操场也是连同这校舍一起修建的,只不过是个简易的操场,上面修整后,铺上了一层经过筛选的柔软的细沙,四周刚栽下几排梧桐树,另外一角设立了几个用水泥砌成的乒乓球桌,几副双杠,一个练跳远的沙坑,远比大城市中任何一个小学的操场要简单的多。操场的南侧修建了一个有台阶的高台,方便以后开展文体活动,这位小红领巾正和他的同学将课桌往台上搬,因为接下来有个活动,在那上面正在准备设立一个主席台,“大善人”李思明和陈诚将会在上面发表演讲。走到台阶前,后面的那位大个子同学迈的步子有些大了,一个不留神将前面这位红领巾给挤倒在台阶上。目光一直追随着他的李思明忍不住低声惊呼,可这位小红领巾却像没事人一样,乐呵呵地拍拍屁股上的灰尘,继续和大个子同学往上搬。

    “真是个傻小子!”李思明远远的笑骂道。

    “没事,这个孩子叫陈东,跟我一个村的,父母双亡,吃百家饭活着,但是很有志气很聪明很坚强,一个好苗子啊!一点也不娇气,当然他这样家庭条件的孩子也不会太娇气。这功课更没说的,在全乡所有同年级学生中,他门门课总是第一。你们能来这里,真是来对了。这个孩子要是失学了,那真是太可惜了!我也没脸当这个校长啊!”陈校长见李思明很关注,很乐意给他解释道,话语中充满着感激。

    “陈校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想当年我们正是读书的时候,却没有书可以读。现在我们自己有了经济能力,如果能帮助到像陈东这样的孩子,那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我们不指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但是我们最起码要给他们一个机会。”李思明道,“不过我有一个建议。”

    “李先生,您有什么要求,请提出来。”陈校长道。

    陈校长是60年代从县里正规师范毕业的,按理说在当时他算的上是高级人才了,本不应该在这个小山村教书的,可是当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村教育,就回到了这片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一直到现在。按照本地陈氏的族谱,那位名叫陈东的小学生却只低他一辈。只是陈校长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来自远方深圳的有钱大老板,对他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李思明对这位相见不相识的族叔始终深怀着最崇高的敬意。

    “一会举行全校大会吧?可是这个讲台却建在南边一侧,召开大会的时候,小学生们恐怕得脸对着这中午的太阳,虽然这春天的太阳很暖和,但一定会很刺眼,我看不如将主席台放在东边或者北边,您看如何?”李思明问道。

    陈校长和站在一边的刘厅长两人直勾勾地看着李思明,半晌才反应过来。

    “对、对!我看就设在东边吧。”刘厅长连连赞成道。他被李思明指出的这个细节给感动坏了,一边亲自指挥随行人员亲自上阵动手,一边在想: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李先生,您真是个大好人呐!”老校长感动地热泪盈眶。

    李思明虽然确实很体贴入微,但是却是深有体会的,或者说是吸取历史教训:想当年自己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每逢领导讲话,自己总是和一帮大小同学一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地听着报告,一边对着太阳眯缝着眼,晒得昏昏欲睡。

    这所崭新小学校,在原址上立起三排坚固耐用平房,墙体上贴着漂亮的白色瓷砖,加上另建的一座两层办公楼,和一排教师临时休息用的宿舍和一个小型厨房,另修建了厕所和操场。这所五年制加上一个学前班的小学校,原本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共6个班180人,在这个新学期中增加到了24个班大约800人。硬件设施只花了大约二十万元,以实用节约为建设原则,但在当地算得上硬件设施最好的一所小学校了,另外一次性提供价值十万元的教学仪器、工具、办公用品和文具、桌椅、体育用品,每位学生还获得一套学习用品。最重要的是知青基金会提供了不菲的补助金,包括学生和教师。这当中发生过不少小插曲。

    这里有相当部分学生家庭困难,像陈东这样的孤儿小学生当然是最困难的,在农村还有相当的女学生没有机会上学,尤其是这个地处大别山区的农村,更是如此。基金会为这样的困难学生提供全额的学费,还计划每学期拿出一部分钱来奖励学习优秀者。这就引起了在其他小学读书的困难学生的家长们注意,纷纷转学而来,这其中当然也有家庭有能力供养子女上学,也想获取补助。虽然基金会很有钱,但是陈诚也不可能随意地付出这些钱,这就需要他的基金会在安徽当地的工作人员仔细甄别,类似的情况在其它省也出现过,这是去年他们一年的工作,他必须保证每一分钱花到每一位真正需要的人身上。结果是,全乡所有贫困儿童都到这里来求学,这个结果令陈诚和李思明都很满意,他们不怕多花钱,就怕花错了钱。

    同样的,入学学生增多了,教师也相应地需要增加,为了让教师们能安心教学,基金会还为其中的每一名民办教师补足了与公办教师之间收入的差额,每个月大约需要补助2万块钱,这让所有的收入拮据的教师们很激动。对于穷人来说,即使月工资能够增加几十块钱,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对于这些人来说,生活上的艰难要比工作的辛劳更让他们感到心酸。

    学校建好了,基金会不是每月定期支付补助就万事大吉了,每过一段时间,基金会都会派专人来明查暗访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陈诚和李思明宁愿将人性想像的更黑暗一些。基金会有一个专门负责监督的部门,其工作人员虽然都是隶属于基金会,但是工资都是从微星科技集团总部支取的,当然这薪水也是微星公司水准的,这就不会让这些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民间慈善事业工作者们不会饿着肚子做慈善事业。

    李思明认为,做慈善事业光靠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持,很显然,他很有资格将这件事去做大做好。这些人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还有对于这种慈善事业的热忱让李思明感动。在今天李思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