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 第二百零八章 演讲大师与畅销书(二)

第二百零八章 演讲大师与畅销书(二)

    第二百零八章  演讲大师与畅销书(二)

    中科院跟微星科技集团及李思明的关系很不错,前任主要领导跟李思明也算得上是师生关系,双方合作关系一直很紧密,合资的半导体技术公司也为双方获利不少。李思明也一直资助着中科院相当多的科研项目。

    在去年开始的院士增选过程中,微星公司除李思明之外,另有12人有机会参加评选,凭借1986年微星中央研究所正式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当选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李思明中途主动退出这一手玩得很不地道,因为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单方面举动,影响到研究院内其他12位工程师的当选,只是找了一个“不想占了别人的名额”的谦虚的借口。

    现在结果出来了,李思明就当着科大师生的面,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真正退出的原因。

    “如果说荣誉,虽然国内外许多单位都主动要给我发各种名目的奖,说实话,我一个也不感兴趣,我最珍视的是军队发给我的。如果说各种待遇,我想反问一声:我还缺吗?”李思明道,“我倒是很愿意私人掏腰包,为那位种田的科学家提供科研经费,并让他能多带几个学生!”

    李思明说这话是要得罪人的,不过他也无所谓了,他在科大的这番谈话,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引起巨大的反响。

    “他李思明以为自己是谁啊?对什么事情都要插一脚!”有人私下表示不满。

    社会上议论纷纷,但是李思明却沉浸在另一项重要投资之中。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微科创投的总经理陈仕豪在1994年春节过后就去了美国加州,他这次是来硅谷寻找可能的投资机会。李思明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并要求他主要将目标放在互联网上。李思明心中早有目标,所以这位陈总经理是直奔目标。他犹如一只饥饿的狼在寻找着猎物,这个猎物还必须是美味可口的。

    关于互联网的意义,陈仁豪在加入微星科技集团之前就很关注,他认为那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但是在跟李思明探讨时,他发现李思明对这种东西有着高度的评价,并且有着更深更丰富的理解,李思明为他描绘出了一个十分美丽的画卷,让他急不可耐地回到加州寻找着这方面的投资机会。

    “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现在这个工具是人们用来学习和检索资料用的,将来这个工具却不仅可以用来学习,也可以用来工作、商务和娱乐,可以利用它和全世界的人交流,所以互联网不是由成千上万的计算机联结而成的,而是由成千上万的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组成的。

    按照工业社会的理论,认为信息业不能创造财富,只有工业创造财富。互联网将会打破这个定律,任何一个得到亿万人类注意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某个网站每天有数万人浏览的话,如果在这个网站的页面上有我们公司的广告,那么会不会有价值?如果每一家公司将自己的产品放在这个网站上出售,那么会不会有价值?这就是注意力经济,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投资目标。我们微科创投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这是临行前,李思明跟他的一次长谈中提到的,并且还提到了几个可能的目标对象。所以陈仕豪是直奔目标,只是他很想知道李思明为什么远在中国对两个斯坦福大学的学生这么了解。

    “什么?找到了!那么试着跟他们接触一下,如果他们需要服务器,可以给他们最好的。如果他们需要电脑,那么直接给他们支票。如果他们需要一间工作室,那么给他们在离斯坦福大学最近的写字楼租一间,总之你全权配合!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认为这很值得!”李思明在电话里对着远在加州的陈总经理说道,“不过,我建议你还是不要太直接的好,不要让区区十万美元就将两个毛头小子给吓傻了,用你的热诚去打动他们,用你的支票去收买他们,用你的专业去服务他们!”

    这个世界太过疯狂,至少对于李思明来说是这样的,在别人看来他的投资眼光实在是让人惊讶,但是他自己很清楚,他一直在作弊,并且不乐在其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即使是在西方哲学和西方社会中,也都是一个被批判的名词,李思明很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高风亮节”。

    微星科技集团人力总监崔必成今天来到了李思明的办公室,脸上带着挺神秘的笑意,将一叠厚厚的稿纸放到了李思明的面前。他是踩着点来的,李思明在傍晚的时候总会来办公室一次。

    “这是什么?”李思明指着那厚厚的稿纸和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问道,“不是辞职的告吧?要辞职也不用写个万言书吧!”

    “只要您不炒我鱿鱼,我还想在这里养老呢!这里多好,工作体面,又高薪。”崔必成笑着道,“这是我写的一本书,请您指正!”

    “写书?我又不是出版社编辑!”李思明道,看着崔必成有些腼腆的表情,“你不会写的是我吧?”

    “当然是写您的。您给提提意见?”崔必成希冀地说道。

    他写的跟那本著名的《李思明在北大荒的日子》不同,也跟赵山河写的《我与李思明:不得不说的故事》更不同,他写的是李思明1985年以来的创业史。这是外人一般不太了解的,崔必成1985年加入微星科技,也是公司的元老之一,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步他都了解地一清二楚,大多数决策过程,其中的成功与失败,荣耀与惨痛,他也是亲身感受。

    “您不要误会,这是一本关于我们微星科技集团创业史的书,虽然我们正式成立也才9年的时间,但却是很不平凡很值得研究的一段时间,我想通过这本书,中国的企业家们要以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一本详细介绍我们微星公司发展史的书籍。”崔必成道。

    他很了解李思明,如果他说这本书是写李思明个人的“光辉历史”的话,李思明一定不会支持,但如果要说可以作为一本管理类书籍供中国其它公司从中借鉴的话,李思明绝对支持。事实上,这就是一本管理类书,只不过,崔必成在这其中将李思明写的是无比的高大和崇高,尤其是李思明在公司内数次激动人心的演讲。

    “向微星公司学习!”这是1991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