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极品风水师 > 第一章 离渊其人

第一章 离渊其人

    华夏文明国度传承至今,最不缺少的就是一些奇闻易趣之事,自那原始时期就存在着崇拜自然与鬼神,还流传有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如今鬼神之事已经不可考也不足以信,鬼神之说或许只是人心中的执念而已,而“百家争鸣”时期的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为“显学”,况且当时的阴阳家、方术家兴起,如此有所影响诸多流传下来的显学,综合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终于与汉代所崇尚黄老的思潮逐渐融合,至此风水江湖的西茅山之名开始兴盛,同时神识风水秘法之道也开始流传开来。

    有关于风水秘法之道的情况难以很清楚的表明,天下秘法同宗同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用通俗的理念说:存在(太极)是道,不存在(无极)是道,非存在非不存在也是道,开始的这些则是在后世风水神识秘法渊源流传。

    在风水神识秘法的传承之中,分呈出了西茅山东茅山两支,东茅山主文法地缘传承,西茅山主刑罚掌戒阵法,西茅山下至“宿园、卜道、奇门、阵法、秘法”五大分支,其中宿园主修风水地气修缮、古建筑建都立基,后世的一些风水学理论大多起源于宿园,而西茅山尤以卜道为首,“卜道”主分相师九转----算命、看相、测字、扶乩、圆光、走阴、星象、法师、端公。

    “卜道”是江湖奇艺之首,“算命”是九转之首,这其实也并非偶然。世人皆好问运数、前程,就算嘴上不问心里也想,这其实与信不信鬼神并无直接联系,做什么事情都是在推测未来的可能、思考过去的经历中不解的问题。

    传承下来的秘法之中,奇门主修武学与修身,主张激发人体本源的潜质,至于一些看来的如同隔空取物的特异秘术,其实是奇门修身的一种秘术,在当初全真而言,西茅山风水王朝在奇门便分离出形意遁甲了的雏形,年过八十却看似三十、移形幻影、飞檐走壁之能有如蝼蚁之聚,在后世越传越玄,倒落入了下乘,奇门终就只是强身健体,激发潜能,太过于追求极端倒是很容易落入下乘。

    然而,在历史演变与人们意识概念的不断变化中,真正意义上的宿园、奇门、卜道方士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具经济利益的风水传承秘法、算命问前程等个别分支理论的兴盛,而今的故事就是发生在风水秘法之间的奇缘,古谚之---阴阳鬼道风生水起,秘法传承之渊源,一段因一场宿命家道中落,一段不复以往辗转流离的人生。

    …………

    初秋时分残阳斜照,秦岭状如巨龙般横卧在华夏大地,东西延伸两千里之长,深处的山谷更是高峰鳞立,林阔似海,遮天蔽日。其中时不时地响起一声兽吼,除了阴深恐怖,实在没有什么好的景致供人观赏游玩,即便是白天阳光明媚的时候,也是人迹罕至,可这时一条阴深幽静的山道上却出现了一条细长的人影,看其背影,应该还是弱冠的男子,风尘仆仆的一身朴素打扮,背后斜挎着一个包裹,包裹鼓鼓的显得很重,浑身透漏出一种淡淡的脱俗气质,从远处看去,包裹之间好像还夹杂着一副立轴式装裱的画卷状东西。

    此人正是离家远行三载有余、如今四处流离的离渊,斜阳临近寂静无人的秦岭古道,不多久淡淡残阳光就消失在苍穹中,紧接着一轮圆月升起,莹莹的月光从茂密枝叶间的点点缝隙透入。离渊背挎着行囊的身姿,矫捷的爬上一棵巨大的老杉,身形已融入夜色中,拿起已经只有一边能用望远镜看着山势的风水走势,秦岭天门山的山形挺拔,山势奇伟,上面植物状似鬼岭妖松,景色十分奇特,但是山也并不见得像是一道门的样子,不知道天门山的名字由何得来,而那中间的一线天,从离渊这里看去,只是一道黑色的细线。

    八月正旬火主金,耀东方,次日是焚木争阳之昭,离渊游历的方向转而向北,在风水上借土性转化火气,可以消暑避难无往不利,这才趁夜间的覅器行走游历。

    天门山此处尤以物性山石闻名,青马天际连一线,万丈大佛面朝西,风和日丽旱天雷,天门山按风水的局势堪舆,此处地气郁结,原本无处放泄的地气,经过数次的地质变化,已经形成了聚阴冲煞之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正是数百年前的一次地质滑坡,此处应属一处风水宝地,百余年前,不乏官宦之家选阴宅在此,因此此处山沟大冢小山似的连绵不绝,虽突兀的伤了自然之貌,不过对于风水相师凝练灵觉,这冲煞之局倒是事半功倍,如此诸多因素,离渊才会选择夜间在秦岭孤身赶路。

    等到亥时已过,残月上升至树梢头,离渊趁着月色,离渊这才爬上了矮山脊,继续向天门山靠拢,顺着山势向前走去,边走边查看前面的地形,便寻找好的风水奇脉来修炼灵觉,到了天门山的山脚下,松子沟的起始段的一片乱石岭就在离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