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辽东之虎 > 第三百二十章

第三百二十章

到快速击发的目的,一分钟打上六百发子弹只是理论射速。真正作战的时候,达不到那么快。”李枭努力以最简洁的语言,说出机枪原理。

    现在辽军的高层几乎每人都有西洋怀表,作战命令上已经出现几点几分这种字样,不想过去都是说某某时辰,一分钟是多长时间大家心里都有数。

    “嗯!这个倒是可行,老夫怎么没想到。呃……!不过这么高的射速,枪管儿可承受不了。”稻富佑直不愧是玩枪的行家,立刻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哦!这事情也好办,你可以在枪管儿外面加一个套管。里面灌满水,枪管发出的热量,会被水吸收。如果水太热,那就放掉重新灌凉水就好。”李枭一笑,风冷机枪技术上有些难度。但马克沁没问题,就是需要多准备一些水壶。

    “嗯!此事可行,此事可行。”稻富佑直的眼睛直勾勾的,估计是在脑子里面盘算,究竟要怎么鼓捣这种机枪。

    “哎……!您老也别想那么多,这种连发的枪械,对机匣用钢的要求很高。而且枪管的要求也很高,不然的话即便用水冷,打一打也会因为枪管变形而卡壳。”李枭也没办法,材料学这种基础学科。那是靠着时间一点儿一点儿磨出来的水磨工夫,这种事情搞***是不成的。

    “哦!哦!”稻富佑直脸上的喜悦也黯淡下来,长兴岛炼钢厂生产出来的加磷钢,还满足不了这种特殊需求。不过想想李枭枪管内置击阵的想法,心思又活络起来。

    “这些事情,都不能急在一时。需要一点一点的完成,如今咱们岛上生产的东西。已经足够部队使用,尤其是火箭弹这种东西就很好用。虽然大虎山战役咱们和鞑子打了平手,可如果用火箭弹的话,鞑子的密集队形早就不复存在。”

    李枭正在说话,忽然间外面响起了一阵欢呼声。好像是李浩那些孩子在叫唤,一个个好兴奋。就连在楼上研究铜盆浮力的小玉也跑了下来,拉着李枭欢快的喊道:“大哥,走去看放孔明灯。”

    “孔明灯……!”李枭想起这个玩意来,自己就曾经放过。还被警察撵的到处跑!

    心里一惊,立刻跟着小玉急急走了出去。渔老和稻富佑直还有李休,也只能跟着李枭出去。

    “不能放……!”刚出门喊了一句,李枭就把剩下的话咽回到了肚子里面。

    孔明灯已经悠悠的飞出两三丈高,这时候就算是拿杆子捅,也不能打下来了。李枭想要拔枪,发现出来的急身上居然没带枪。烧鸡他们身上只有刀,至今也没习惯左轮手枪。

    长兴岛虽然没有什么茂密的森林,但却有兵工厂,还有炼钢厂。万一这孔明灯落到哪个要命的地方烧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伸手感觉了一下风,还好是吹向大海的。这就不怕了,这孔明灯最后也只能掉在海里熄灭。大过年的,难得孩子们玩的高兴。李枭决定,明天就发布命令,禁止燃放孔明灯这东西。现在冬天山上都是干枯的树枝,一旦着火就是大事故。

    “呵呵!小子们玩的这东西有趣,大帅您说用释放孔明灯的数量,是不是可以在夜间简单的传递一些消息?”渔老捋着胡子说道。

    这年月告警还是在用古老的烽火台,可在夜间烽火台就不那么好使了。尤其是在雨雪大雾天气里面,烽火台的功能更加大打折扣。不过好像这种天气里面,孔明灯似乎也不那么好使。

    不过李枭很快,从孔明灯的启发中想到了另外一种东西。

    “渔老!您说可不可以做一个大号的孔明灯,能把人带上天飞一段儿的那种。”李枭很自然的想到了热气球,这东西在现有技术下虽然不能当轰炸机用。但用来做侦查,还是个不错的选择。高高的飞在天上,敌方阵地哪里有步兵,哪里有炮兵一目了然。

    “大帅还真是奇思妙想,孔明灯相传是当年诸葛孔明所发明。距今已然千年,可就是没人想过做一个大号的孔明灯飞到天上去。容老朽想想,这东西究竟是怎么个弄法。”渔老眼睛一亮,他自然也明白这东西的意义。

    飞天啊!万户为了飞天,弄了一个大号爆竹。结果他的确上了天,只不过是上了西天!

    多少年,多少代人的梦想。现在居然有了成功的希望,渔老怎么能够不激动一下。

    “燃油是关键,咱们现在的火油还不成。”李枭无奈的摇了摇头,想要汽油。可现在自己上哪找石油去!

    辽河油田?胜利油田?开什么玩笑,那得有采油机才行。

    “嗯!现有的猛火油的确不行。”渔老无奈的摇了摇头。

    李枭心里比他更加无奈,想要好东西就必须需要工业化。可工业化不是单单的某项技术的突破,而是一系列技术的突破。

    就拿枪来说,解决了弹药标准化问题。接下来就是加工精度,还有机匣和枪管用料问题。再接下来,还有炮用标准弹药问题。

    现在铜管火炮贵,可他娘的后膛装填的火炮更贵。单单是炮钢,就是现在无法解决的事情。

    如果用现在的钢材,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炸膛。尤其是打一两发之后,膛温极高的情况下,炮闩能不能闭合都是问题。

    李枭无奈的摇了摇头,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靠自己一个人是不成的,早就有的一个念头浮现在脑子里面。那就是办学校,只要有了学校就有了人才。

    只要有聪明人参与研究,迟早在技术上会有大的突破。

    想到学校,李枭就有些头疼。原因就是老师太少,长兴岛上的小学。其实就是私塾的模样,两三个夫子,带着百十个孩子学习。自己想要的人才,可不是那几个只知道子曰诗云的夫子教得出来的。

    哎!还得自己光膀子上,不然还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