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至高神祗之路 > 第四百二十二章 易命之术

第四百二十二章 易命之术

    大洪王朝立国五千年,朝廷和民间,虽然一直是崇武尚道,但是在明面上,还是以儒学治国,以科举取士。

    本朝科举共分三级,第一个阶梯,便是在各郡郡治举行的郡试。郡试一年一考,参加的考生大都是县学、府学、郡学的生员,不过,若是要想取得生员资格,首先必须通过考生在籍府县的童生试。

    只有通过了童生试,取得生员的资格,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儒生,自此之后,便可脱籍入士,着青衣,配长剑,一郡之内,无须路引,自由通行。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比如,受七品以上官员荫庇推荐而产生的郡试名额,至于受推荐之人,是否参加过童生试,便不怎么打紧了。

    朝廷郡试,乃是以中古时代儒道创始人“荀圣”,流传下来的《荀子》、《天问》、《尙学》三部经典为出题范畴,只要考的是经义词赋这些基本儒学功底,难度不大。儒生们一旦通过了郡试,便可获得大洪王朝以及各属下诸侯国都认可的“郡士”功名。若是不想再过清苦日子,也可直接要求朝廷授官,最次也能从九品小官做起。

    王朝之内,各地举行郡试的时间没有定数。科举考试第二阶梯“省试”,一般都在十月份举行,俗称“秋闱”。省试每三年举办一次,凡是有郡士功名的儒生,和本省贡院的贡生,都可报名参加。

    省试的考题,几乎都是从历代儒家先贤留下的治世经典中选取。要知道,整个荒古大陆的历史上,名声卓越的儒家先贤,没有一万,也有几千了,而他们留下的治世经典,少说也有几万部,如果真的从这么大的范围里面选取科举试题,对世俗界的凡人儒生来说,那就太为难他们了。

    好在主持一省省试的各行省总督和学政,基本上不会去做这样无稽的事情。他们所选取的科举试题,大都来自,当世名儒大贤,或者本国曾出现的先贤境儒士的经典学说中,如此一来,考生猜题的范围就缩小了许多,至少也有一个大概的目标。

    对于一个苦读数十年,好不容易才通过省试,取得孝廉功名的人来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晋升之阶,便是在洪京城举行的贡试。朝廷贡试的时间,通常是在各行省省试过后的第二年三月,俗称“春闱”。

    这最后一次的科举考试,通常是由皇帝亲自主考,不过有时候,皇帝出了意外,或是不在京城,就是由当朝的内阁首辅和次辅负责一切科举事宜。贡试之时,考的是现实情况下的政务策论,最重真才实干,个人的儒学修养,反而不怎么重要了。

    三年才有一次的贡试,乃是在天子脚下举行的一国之抡才大典,有此资格参加这次考试的人,必须是各省取得孝廉功名的儒生。当然,如果是皇帝亲自颁布特旨的话,那些在国子监、太学等洪京重要学府,混日子过的皇亲贵戚、官宦子弟,也会得到一定的入考名额,有幸参与这一次举国关注的科举大事中来。

    见到眼前这个十七岁的年轻书生,欧阳修仿佛看到了数十年前第一次参加科举的自己,那一年,他也刚好十七岁。

    “呃,虚度一十七个春秋?不小啦,年轻人,今日,寒山寺正在举行每月一次的法会,老夫刚刚才见你上山,这么快下来,却是所为何故啊?”

    “哦,长者问的是这个?学生此番来到小寒山,只是为了向玄冥娘娘还愿而已,并非上山礼佛,也不是为了参加法会,亦不是为了游山玩水。家中还有老母在堂,学生事情已了,自然必须早点回去,以免家母担心。”

    咦,玄冥娘娘?适才冒出来的那股神力,莫非就是

    数里之外,只身来到了荒野之中的土地庙前,却一直还在关注着这里的某人,忽然目露奇光,喃喃自语道。

    这时,欧阳修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惊异之色,“大地女神“玄冥娘娘”,共工之女,水部天君?本界人族一脉,几乎都是上古神人一族玄冥部和离火部的后裔,自然能得上界祖先庇佑。看你一身玄光照体,水灵附身,想必也是受了玄冥娘娘的恩惠遗泽。”

    “呃,先生真是法眼如炬,儒道精深,一眼就看出来了!请恕学生无礼,烦请先生,帮我保守这个秘密。学生少年之时,遭逢大难,数年间和母亲相依为命,唯有日日礼敬娘娘,时刻秉持玄冥神咒,方才渡过那段艰难岁月。先哲曾言,子不语怪力乱神,学生自幼秉承儒道,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娘娘对我有大恩,学生永生铭记,绝不可忘!”洪毅神色坦然,一字一句,真真有理地说道。

    “你本是水德之身,资质绝顶,而今,日日秉持玄冥神咒,以心感神,一念通天,难怪有如此之气象!呵呵,老夫又非迂腐之人,当然不会有门户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