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祀 > 70、皇帝问历代功过、百官答诸朝之德

70、皇帝问历代功过、百官答诸朝之德

仕之后,带头侮辱皇室,乃至不惜造假。

    但朝堂是朝堂,不是民间市井,这些事众人心知肚明即可,何必宣之于众?

    所谓“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

    今上以子孙而论祖先,如何符合礼法制度?

    向使秦始皇亦知,以子论父,以臣论君不妥,从而废除谥号制度。

    然眼下自小被士大夫教导的皇帝,居然如此一点都不节制,众目睽睽之下辱及先人。

    这是何等不尊礼法之举?

    毛澄面色瞬间涨红,拱手而言:“臣尝闻孝子不言父过,陛下今日之举,有失为人子孙之顺耳,澄请陛下勿复再言,以免天下耻笑!”

    杨廷和脸上也涨成猪肝色,当即环顾群臣威胁:“此等谬论,但有附同者,当诛之!”

    朱厚熜并没有介意杨廷和的话,反正他说大话也不是一天两天,但从来就没做到过,最主要他也没有权利诛杀官员。

    当然朱厚熜更没想在这个问题,继续闲扯,而是见好就收:“大宗伯所言不虚,然诸位以为,我朝自太祖以降,可有天子能媲美刘启邪?”

    这下可就把群臣问住了。

    盖刘启为历史公认明君,青史名声能够与之匹敌的极少,除了元人过度吹嘘,如宋仁宗一类,基本少有与之媲美者。

    可刘启却偏偏并没有庙号。

    如果严格按照庙号制度,除了开国之君能有庙号以外,恐怕整个历史四百多个皇帝,能够拥有庙号的不足百人。

    但群臣终究不是寻常无知之辈,虽然甫闻此言有些语塞,不知如何作答,但并非回答不了,毛澄再次发言:“圣人谬矣!”

    “何缪只有?”

    朱厚熜不怕众人接话,就怕众人不接话。

    若是群臣缄口不言之法,来抗议此事,朱厚熜想要突破局面,还需费一番手脚不可。

    可若是接话,那群臣之后一步一步陷入他的陷阱。

    为了这件事,朱厚熜可算费尽心思,每天批阅奏本之后,还要将《礼记》、《大明集礼》、《大明会典》以及历代史书内,与此次有相关之处条文,一一过览,就是为了今日这一仗。

    “自盛唐伊始,历代天子加庙号已成定例,并无任何不妥之处,且夫我朝非前朝,是故此事不可一概而论。

    我朝庙号自太祖所启,后经太宗、宣宗所成定例,此祖宗成法,不可轻动!”

    毛澄对于明朝历代皇帝功绩,选择避而不答,而是只言此事依然形成规矩,不可轻易去改变。

    因为毛澄深知,如果不是朱棣有靖难,开启燕王一脉入主大宗之功,论功过只怕也只是和刘启在伯仲之间而已,甚至过还能出其右。

    如此,刘启不能有庙号,而朱棣却有,就显然说不过去。

    只有将话题转进,才有机会让皇帝死了这条,褫夺历代天子庙号之心。

    “善!”朱厚熜点点头,接着道:“大宗伯不愧为礼部尚书,于礼法之事早已熟稔于心,只是我皇明亦可如前朝一般不要面皮,无论功过几何,皆可加庙号?”

    朱厚熜这番话可算是大面积打击了!

    自唐朝开始,历朝历代皇帝,是人是狗都能混上庙号,除了个别亡国之君。

    这本来就是一件习以为常之事。

    且庙号又不代表什么。

    但朱厚熜却骂人家不要面皮。

    这不是给自己拉仇恨?

    当然也没什么仇恨可拉,元朝现如今都只能在沙漠吃沙子,还能有赵家苗裔、李唐苗裔,反明复宋、反明复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