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祀 > 81、两贡士相谈甚欢,三考子尾随而来

81、两贡士相谈甚欢,三考子尾随而来

彼时众贡士皆专心致志答写策论,但并不能就此一概而论,无人在廷试之时走神。

    比如陆釴,其在科考之时,因在思索如何破股之际,悄悄四处瞟了一眼,正好见到朱厚熜站在杨维聪身后,且脸上带着一丝笑容,因此陆釴断定,杨维聪此次策论,肯定有所打动皇帝。

    “哦?”

    杨维聪一惊,随后展颜解释:“此乃圣人爱士敬才耳!想来是圣人觉得尚可而已,举之兄休要如此!”

    皇帝在见自己策论展颜一事,杨维聪心中虽然暗自窃喜,但并未就此倨傲。

    即将踏入官场,书生倨傲万不可带入其中,不然绝对难以生存,这点自小聪慧的杨维聪心知肚明,同样也不屑于在此事声张。

    若是传扬出去,岂非说此次殿试天子舞弊,内定廷试排名?

    若真被有心人传扬,无论是天子,还是杨维聪而言,都绝非善事,还可能给自己引来意想不到之灾。

    但对方如此恳求,日后又是相必也是同僚,故而杨维聪也不好太过拒绝。

    且商谈学术之事,也有益于日后成长,故而杨维聪再道:“既然举之兄如此说,维聪固所愿也,不敢辞耳!

    不过眼下宫中并非说话之地,我每先回客栈,然后为今日廷试庆祝一番何如?”

    宫中大内,肯定不是说话之地,且明日会批改贡士策论题卷,若在此时泄题,必然会引起有心人攻讦。

    诚然考完廷试并不意味着,已经是官员,然颜推之《颜氏家训·序致》有谓:「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慎言、笃行、三思、明辨等等,皆为士大夫必备技能,慎言少招口业,笃行少闯祸事,三思知晓利弊,明辨懂得是非。

    若连最简单慎言都难以做到,日后成就必然不高,且极有可能祸从口出,因此遭遇罹难。

    杨维聪懂,陆釴又何尝不懂?

    遂颔首答复:“达甫所言极是,此地非说话之处,我们且回客栈,摆上酒菜,边吃边说!”

    就在二人携手而走之时,后边又跟来几人,叫止二人:“举之、达甫等等我每!”

    二人转头一看,原来是张治、费懋中、廖道南等人。

    众人自去岁中会试之后,因殿试一直耽搁,故而便全部留在京城,一年下来众人也就变得熟络起来,虽然谈不上感情多好,起码也算相识。

    张治字文邦,湖广茶陵人,治《易经》,今年三十余岁,也是科场老人,去岁一举成为会元之后,总算扬眉吐气。

    其身高五尺四寸,面阔高额,隆鼻剑眉,英姿勃发,器宇轩昂,今日见其脸上显得意气风发,也不知是因为廷试答得好,还有另有他故。

    廖道南字鸣吾,取自程颢对弟子杨时南归之时,所言“吾道南矣”之意,湖广蒲圻人,治《诗经》,会试第二名,面容清瘦,白且无须,唯有下颌两缕山羊胡,显得甚为滑稽,不过全身弥漫书香之气,足可见之乃饱读诗书之辈。

    费懋中字民受,江西铅山人,前内阁大学士费宏之侄,前翰林院编撰费寀之子,三十余岁面有长髯,气度恢廓。

    杨维聪、陆釴一见几人到来,当即转身拱手而迎:“文邦兄、鸣吾兄、民受兄!”

    廖道南、张治、费懋中同样还礼,然后揶揄笑问:“廷试已毕,二位如此行色匆匆,可是准备前往清漪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