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祀 > 104、内阁元辅怒失仪、大明言官议查田

104、内阁元辅怒失仪、大明言官议查田

急攻心,没想到区区无品的观政进士,竟然一再挑衅内阁元辅威严,甚至质疑他的话,这让他如何忍受。

    杨廷和秉国近十年,往日倚靠正德信任,便是吏部尚书也需要给他一点点颜面,即使持反对意见,也不会在这种场面落他面子。

    托正德之福众人多少给点面子,杨廷和跋扈气焰则日渐强盛,到了今日有反驳者,他便忍不住当场爆发。

    “是否处决,朕自有主张,这里乃是文渊阁议事之处,并非你家,更不是你的一言堂之地!”

    朱厚熜虽然没有准备让杨廷和下台,但不意味着他不会敲打对方,一句不轻不重之言后,对着张璁道:“继续说!”

    张璁也没理会杨廷和,而是继续回奏:“臣窃以为,吏治虽为首要,但民生亦不可缓之。

    天下万兆百姓嗷嗷待哺,我等朝臣可一拖再拖,即使赋税减少,也可拆东墙补西墙,缓缓度日。

    可百姓若是无田,则必然成为流民,届时只需有心之人蛊惑,必然揭竿而起。

    虽然眼下朝廷无力清丈天下,但可以清丈京城,臣有闻北直隶多有勋戚兼并土地,而且自正德年间伊始,宫中内侍窃主上威福,大势兼并土地,造成皇庄阡陌连田,使得百姓无田可耕,因此民怨沸腾,臣请陛下彻查皇庄。

    且不说历代天子是否知晓黄庄有多少被寺人侵占,便说天子受万民供养,何须做出此等残民之举?

    臣窃以为,皇上当将自成化、弘治、正德年间所并田地,归还百姓,与民更始,如此盛世可期。”

    如果说杨廷和患不均,但张璁却将不均问题看的更加深入,将真正平均点指出。

    祖制本无皇庄,乃是突然兴起,经正德年间快速爆发,将京城周边田地一举囊括。

    既然清丈天下,张璁又岂会将皇庄忽略。

    固然皇庄被查,天下人未必愿意清丈田地,但皇庄不查,则必然会有更多人观望,打着不公旗号,进行攻讦朝廷。

    张璁与杨廷和相同点,性格都有些跋扈,但不同点在于,张璁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直指真正弊端。

    清查大明田地,需要从皇室开始。

    而杨廷和永远只敢在边边角角,进行一些缝缝补补之功。

    这与二人地位有关。

    杨廷和若建议清查田地,若是触怒皇帝,则会立刻被罢免,朝廷之事瞬间变成一团乱麻,从稳定朝局而言,他不可能如此鲁莽。

    而张璁即使被罢黜,对于大明官场而言,只不过少了一个观政进士,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并不能影响大局。

    群臣对于张璁如此大胆建议,皆是瞠目结舌,用难以置信眼光看着张璁。

    皇庄之害,无人不知,也并非无人劝谏。

    可如今皇帝刚刚登基,还没摸清楚对方命脉,张璁暂时连官都不是,就敢建言清查皇庄,实在令人佩服。

    正在众人惊愕之际,夏言咳嗽一声,走出锦墩拜奏:“臣夏言附张生之言,盖皇庄者,国朝本无典制,今已蔚然成风,圣人欲复祖宗之法,当首清皇庄。

    天子本受万民供奉,怎可以阉竖为爪牙,与民争利邪?

    臣以为,清丈田亩,当首查皇庄。

    一者可退田还民,使百姓可有田耕种;二者彰显陛下爱民之心,百姓必然感激不尽;三者皇庄多为寺人打理,其中腌臜无数,可借此溯本还源,四者有查皇庄在先,日后清丈田亩,天下必然景从。

    陛下富拥四海,天下一切皆为皇家之土,所需之物,也由天下奉养,是故皇庄可有可无,还望圣人民鉴千里。”

    ps:根据书友提议,加更规矩,在本来一天两更基础,盟主十更,五万书币加五更,一万加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