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祀 > 106、风平浪静诡谲涌

106、风平浪静诡谲涌

前态,笑吟吟再问:“不知元辅先生此言何意?”

    “诚然《中庸》有谓礼仪非天子不可议,然中庸亦云:伏望陛下明鉴!”

    “大胆!”

    “放肆!”

    “住口!”

    科、道言官,以及侍候在朱厚熜身边的韩雍,当即高声呵斥杨廷和。

    盖杨廷和所引之言意为,天子若是德不配位,不可作礼,若是不在天子之位,但有圣人之德,还是不可议礼。

    虽然此言出自《中庸》,但在此刻依然有着讥讽君父之嫌。

    一身呵斥之后,言官除了是杨廷和同党,其余的都当场走出位置伏拜:“杨廷和今日一再有失仪礼,又讽刺君父,臣等请圣人严惩!”

    朱厚熜却好似并不在意,笑着说道:“朕躬德薄,元辅所言不错,你每休要如此苛责。

    吾尝闻不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朝善待士大夫,安可因言治罪?”

    毛澄等人立即走出位置伏拜:“圣人圣明千里!”

    朱厚熜没有信众人口头禅,而是笑着问道:“元辅言朕无德行,我深以为然,只是敢问天子之德为何?”

    这下子轮到杨廷和愣在当场,不是他不知道答案,而是他根本无法回答,只要回答,必然打脸。

    “臣杨廷和窃以为,天下之德,莫过于孝!《孝经·圣治章》有载:「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

    在杨廷和心中盘算如何回答之时,夏言立马抢先回答。

    到如今朱厚熜用意不仅杨廷和已然猜到,夏言、严嵩、张璁等人,同样已经猜到,这也是为何夏言急于抢言的缘故。

    如今皇帝已经登基一月有余,朝政也处理的有条不紊,一切事物也慢慢拉回正确轨道。

    当朝政回到正确轨道,一切欣欣向荣,起复的官员,也在陆陆续续往北京赶,大概还有二三十天时间,因该就能到岗,补充当初罢免的空位。

    新任官员熟悉岗位之时,也就是这场战争的落幕时刻,同时也是杨廷和去位之时。

    皇帝自从“小礼议”之后,朝堂平静如水,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再起波澜。

    然身处朝堂漩涡的群臣,没有一人觉得事情便如此作罢。

    皇帝与杨廷和不合,乃是众所周知之事。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又何况一个“权臣”和幼年天子?

    如今经过月余群臣同心,本来颓废的朝廷,正慢慢往中兴而行,皇帝也是时候能腾出手来,解决掉杨廷和这个“权臣”。

    综合今日之举,那么皇帝之意显而易见,那就是开始清算正德党。

    但皇帝不可能掀桌子,做不教而诛之事。

    可是杨廷和将自己经营的如铁通一般,自入仕以来,奉公守法,清廉无私,想要鸡蛋里挑骨头,言官弹劾都未必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