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祀 > 108、状元郎大论季汉

108、状元郎大论季汉

、夏言等人听后,不由微微颔首。

    因为张璁所举典例,要比毛澄所举典例,的确要更加符合。

    终归朱厚熜非皇太子或者皇太弟之礼登基。

    众人本以为杨维聪就此无话可说。

    毕竟张璁典例《后汉书》记载的,明明白白,这点在场之人,基本都能倒背如流,没有任何不恰当之处。

    唯一一点,便是刘祜、刘志、刘宏任用宦官名声不好,用此三人为例,多少有些犯讳。

    “好,你称陛下与宋英、汉成不类,那敢问汉昭烈、汉光文等何如?此辈皆以小宗入大宗,甚至有开国之功,然其可有追封其父邪?”

    杨维聪一言过后,不仅在场其余人刮目相看,便是张璁也不得不对杨维聪重视一二。

    只因杨维聪所言一点毛病都没有,刘备在益州建国开元,对于其父刘弘追封问题,在《三国志》等史书中,从未有过提及。

    至于刘渊建国开元,同样对于其父刘豹,也未有追封立庙。

    而这两位,不但有开国之功,比刘祜、刘志、刘宏名声更好,且同样与宋英宗、汉成帝不一样,并非由前代帝王抱养。

    以如此典例,足可以反驳张璁所言。

    故而张璁在听后也微微愣神,心中暗道:“状元之才,果非浪得虚名!”

    此前他还存在将杨廷和、毛纪、蒋冕、毛澄等人问的哑口无言,从而沾沾自喜中,没想到转眼间,杨维聪就给他上了一课。

    不过张璁也并不慌张,杨维聪所举例子的确恰当,但也并非无懈可击,沉吟一番之后,笑道:“杨编撰今日让璁可谓刮目相看,不过足下此例,似有不妥!”

    “有何不妥?”

    “其一,刘渊称帝,乃是为求天下大义,以汉室名义收拢民心,故而未追封其父,而追封后主,此焉能为成例邪?”

    刘渊称帝并非小宗入大宗,而是冒认祖宗,真真细究下来,显然是不能当做典例。

    是夫张璁话毕,众人没有反驳,等着张璁接下来高论。

    “其二,刘备克承大统,的确未曾追封其父,可史书也未有其称继承何人之统,此例何以作证?”

    “哈哈哈……”当听到张璁这句话之时,杨维聪笑了,笑的非常开心。

    本以为张璁有何高论,结果却是如此不堪,笑完之后,摇头晃脑说道:“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嗣武二祖,龚行天罚……敢问张生,这……”

    杨维聪话还没说完,张璁立即打断:“杨编修如此妄生穿凿是何用意?祖宗道统,自古以来莫不是沿代承袭,如按足下取‘嗣武二祖’四字,便认为是承袭刘邦、刘秀基业。

    岂不是后汉自光武以下之帝,刘先主不认不成?既然不认,那又为何追谥汉献帝邪?

    且裴松之有云:‘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

    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不知这‘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数字作何解释?”

    《三国志》最大的问题在于记载缺少严重,各个地方常因记载问题,导致形成互相悖论。

    但刘备登基之后,的的确确没有记载,认何人为父、祖,立庙供奉,如此一来,杨维聪所举古礼,也就变得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