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祀 > 127、小学生求问张璁

127、小学生求问张璁

,还请先生赐教。”

    小孩先将书本放在桌上,让深深作揖,再行询问张璁。

    张璁也好似习惯了,拿着书本边看边问:“你先说。”

    “《孟子·公孙丑下·第七章》:‘……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学生不解,孟子大贤,既然知孝悌,为何会崇尚奢靡,以子弟耗尽钱财,埋葬父母?

    因为所谓之孝,而使家国困弊,此父母九泉之下,岂能称心?既然不称心,岂非违背孝之本意?”

    张璁这才放下书本,抬头看了看男孩,笑着说道:“非也!”

    “敢问先生,非在何处?”

    “盖亚圣有言在先,古人棺椁厚薄尺度,并未有规矩,直到中古时期,方定棺厚七寸,椁同为准。

    可无论天子、庶人对于此事,不因只是美观,而在于尽孝心。”

    “既然尽孝心,尽心即可,何必奢靡?”

    “孝子之欲厚送亲人,得之则悦也。若因王制,不得用之,则不可以悦孝心。

    是故《孟子注疏》有云:‘无财以供,则度而用之。’

    赵岐曰:‘丧事不外求,更不可以借贷为为心悦。’

    孟子当初有财,且国制允许,又有何不可?,万事有度,这也是为何孟子后言:‘君子不以爱惜财务,而节省父母葬用’之理。

    然前提则在于,有财则用,且有度之用,若无财则,不可借贷,只可度而用之也!”

    “由是孔子于《论语·八佾》答复林放:‘与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之本意也!”

    在张璁的看法,则是衍生于《孟子注》,在他看来,无谓孝也好,礼也罢,首先需要明确一件事,那便是尽孝、尽礼的度在何处。

    固然人死为大,但是生者依然需要生存,故而量力而行,而非一位追求奢华之孝。

    最后引朱熹注《论语》,对于礼,与其奢侈,不如俭约,对于丧事,与其大治,不如真心哀戚。

    小孩听后,脸上顿起恍然之色,起身执礼下拜:“学生多写先生指点!”

    张璁点点头,一脸赞扬道:“孺子可教也!凤溪有福也!”随后又补了一句:“汝当为国器!”

    “学生岂敢当之!”小孩急忙摇头。

    “哒哒哒……”正在此时,驿站外边传来一声声急促的马蹄之声,紧接着又听到一声:“吁……”随后马嘶长鸣。

    一群驿站衙役快速跑进驿站,拱手对着张璁说道:“天使、老父母已至,督邮还请速速迎接!”

    张璁现在官居驿丞,按照明人习俗,所以以汉代督邮代称,虽然督邮与驿丞相比,前者在天上,后者在地下。

    但明人多不学无术,自弘、正伊始,各种奇怪代称皆由,无论二者是否等同,但为了大家脸面有光,遂尽量往高处说。

    这与后世省副而越称,有雷同之处。

    张璁听到说天使已至,先是一愣,随后面部变得红光霞透,整理一番仪容之后,稳步走出装饰颇为华丽的驿站。

    驿站掌仪仗、车马、迎送等事,来往官员、钦差时有再此留宿,且河南地处中原枢纽,南来北往官员,每日不胜枚举,绝对不可太过寒酸,以免有失朝廷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