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0小人物 > 第235章 为了千千万万的农民

第235章 为了千千万万的农民

的意思很简单,不能用这里的物价去对比咱们国内的收入。这样的对比毫无意义,也毫不公平。咱们国内畅销的北冰洋汽水,才几分钱。而这里你们看到的随便一款汽水或者饮料,哪一个不都是最少一块钱港币起价。”几个人聊起了物价。

    而就在几个人对此次超市之行品头论足的时候,林平带着孙立仁局长已经来到了展会参观。

    每个人取了一份宣传资料之后,边走边看。

    “咱们先去看一下牛奶的加工生产线。”现场自然是没有全套设备的,即便有,也只是缩小的模型而已。毕竟这样的展位可不容许放一个厂房里才勉强放得下的生产线。

    厂商只不过是带上了宣传资料跟缩小的模型到这里宣传而已,如果有客户有意购买的话,他们可以带着客户回到本国的工厂展示区。

    或者带着客户到最近的已安装本公司生产线的工厂,到那里看着全套的生产线,相信客户愿不愿意买,态度就已经很明显了。

    一行人来到一个展位附近后发现,这里有三家生产牛奶相关加工的生产线制造商。

    几人来到的时候,发现这里早已是人满为患。

    各种肤色,各种穿着应有尽有。

    毕竟不是网络大爆炸的年代,很多想要采购生产设备的厂家,这些企业主要么直接到生产制造商工厂去参观,要么去参观已经安装了生产线的同行业工厂。

    不过同行是冤家,有些企业主可未必愿意让外人去参观。而且还是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

    此时,这些有意采购生产设备的企业主,只能把目光放在全球的各种商品展示会以及博览会上。

    只有在这些地方,花一次飞机票的钱,便可以同时看到很多家的设备出现在眼前。

    林平对于牛奶生产制造并不了解,即便是同时看着几家的宣传资料,除了能够从价钱上判断哪个好,哪个坏之外。对于其他的内行眼光,林平可是一窍不通。

    购买这种最顶级的加工生产线,别人优先要考虑的便是价格成本。

    只不过这一点对林平来说无需考虑,林平只需要考虑,哪个是最好的?什么时候供货?培训售后又如何?

    一行人慢慢的排队,等着厂家一桌又一桌的招待大家。

    毕竟厂家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无法同一时间招待所有人。

    排了半个小时之后,林平终于坐到了宣传资料上,标记着价格最贵的厂家的服务台上。

    “我们想要采购全套的牛奶加工设备。”林平一张口便要全套设备,无论是加工好的牛奶,酸奶,乳制品,甚至是一些牛奶的糖果制品林平都要。

    “你好,先生。我们的牛奶加工设备是全球最好的,畅销128个国家,是所有客户认证的金牌产品。”还没来得及介绍,先自我吹嘘了一波。

    “你们这一套最顶级的牛奶加工生产线,最快多长时间能交货?”看着价格上一整套的牛奶加工设备,仅仅不过8万美元。这么点钱,对林平来说不如先买回去慢慢研究。

    现在最重要的是多长时间交货?甚至是能交多少台产品?

    “额”销售人员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

    很多客人问的第1个问题,都是指着其他展台询问,你们家的产品跟别家的产品到底区别在哪里?你们家的产品贵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我要多支出2万美金买你们的,而不是其他厂家的产品?

    这个时候销售人员化身技术代表,拿着资料侃侃而谈,表示自己家的产品如何如何的好。

    只不过没想到刚接待的这位客人一上来便问什么时间最快能够交货。

    似乎根本不想了解详细的生产数据以及资料。

    “我们工厂有备货,如果先上下订单的话最快三天之内便可以空运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不过运输的费用要先生您来承担。“前半句话听着很爽,三天之内便可以交货。可是后半句话却让人很无奈,毕竟空运的费用要自己承担。

    “你们现在能提供多少台设备?”林平再一次问出了,让销售人员有些无奈的问题。

    “您要多少台我们都能提供。”销售人员没有正面回答,因为他已经警觉,感觉眼前的人不像是购买设备的,倒像是其他厂商的间谍来打听消息。

    看着销售人员没有正面回答,林平开口说道:“我们公司希望日产100万袋儿牛奶,所以需要的生产设备比较多。如果你们工厂无法短时间内供货,我们只能寻求其他厂商的合作。”

    听到这话,销售人员半信半疑。

    毕竟对方没有出示任何的证明文件,仅凭一句话便要套出公司的商业机密,这显然有些太儿戏了一些。

    “没有问题,100万袋牛奶的日加工量,这些设备三天之内我们可以空运到任何地方。”依旧没有透露公司有多少设备,只不过却保证可以满足林平的生产需求。

    “那我们现在能签合同吗?”林平很痛快的问道。

    “啊”这会不会太快了一些?又或者说,这人怎么一点技术的问题都不问呢!

    销售怎么可能会知道,林平不但要买他们家的,另外几家的同样要购买。为的就是最快速度的建立产能,顺便在实践之中去摸清楚这几台设备的好与坏,反正对林平来说花不了多少钱。

    即便是有一些质量堪忧的设备,林平完全可以搞慈善捐献出去。

    “我们的设备,每小时可以装配1000袋牛奶,24小时不停工作的话,每天就是24000袋。如果需要100万日产能的话,需要购买42台设备。我们可以给您一个折扣,您只需要支付330万美金即可。另外,您只需要支付50万美金,我们便可以把货给你发送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毕竟是空中运输,这价格可能很贵。当然,您也可以选择海上运输,这样的话费用会大大降低。”销售人员扬起笑脸看着林平说道。

    “好!我们现在就签约。我支付定金加运费,等到生产线到位之后,让我的工人们熟练掌握并且开工生产一周之后,我会把尾款全面结清。”林平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没有问题,为客户提供完美的上门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对方想都没想,便答应了下来。

    很快一份销售合同签署完毕,林平留下了交货地址以及联系方式,并且支付了100万美金的支票。

    打电话确认支票的真伪之后,销售人员完成了一笔大单。对他来说,这个月的工资可能会很高。

    不过就在销售人员像招待上帝一样,目送林平等人离开时,却惊讶的发现林平一行人去到了另外的展台。

    一直小心谨慎的留意之下,居然发现林平在另外两家展台上同样下了单子。

    “他不会是骗子吧?”销售人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客户。

    一家的商品还不够,一次买这么多?

    他这是要干什么?日生产300万袋牛奶?他这是要垄断一个国家的市场吗?

    销售人员怎么可能想得清楚,即便是你华夏现在的市场来估计,日生产1000万袋牛奶,保质期以低到令人发指的三个月来计算,这恐怕连京津冀三个地区都满足不了。

    只要礼品不把价格抬到普通民众承受不起的地步,恐怕日生产5000万袋,才是整个国家消费的基础线。

    无论是送礼或是个人使用,只要价格能够承受得起,马上就会成为消费者们热衷购买的产品。如此庞大的人口,每天生产5000万袋,才是垄断这个行业的起步。

    更何况林平现在仅仅购买了300万代牛奶的生产设备,而这些设备仅仅是袋装牛奶。

    林平还没有开发纸质盒装以及瓶装,虽然只需要花一点点钱换一个打包设备而已。把封装塑料袋的设备,替换成瓶装以及纸盒包装而已。

    不过相较于国内,纸质盒装以及瓶装会增加产品的销售价格。

    在后世的超市之中,一个纸质包装盒的牛奶,甚至三四盒的价格,能够顶得上塑料袋包装一整箱的价格。

    林平的商业中心还没有完全展开,自然没必要马上开发瓶装以及纸质盒包装。

    现在林平需要做的是,利用塑料袋包装的牛奶,把整个产业线带起来。

    从最初的奶源采购,一直到最后的销售渠道。林平需要打通整个环节,即便未来一年内不挣钱,只要能够自负盈亏就已经够了。

    林平不需要依靠着袋装牛奶去挣钱,林平需要做的是,用大量的奶源供给去带动几个奶源生产中心。让这些奶农明白,这家公司需要的是天量的牛奶,作为农民只需要好好的饲养,并且挤出牛奶即可。不用担心,生产出来的牛奶没有人收购。只要质量没有问题,便会源源不断的挣到钱。

    用不了多长时间,林平就会把产能提高到日产5000万袋的水平。只不过到了这一天,包装并不会是5000万袋塑料袋。而是瓶装以及纸质包装同步进行,并且很快在国外要商业中心上市。

    “林先生说想要开创两个产业园,起初我多多少少有些怀疑,毕竟林先生所在的行业又挣钱又省力。完全没必要去参与到这种又辛苦我挣不了多少钱的行列之中,不过现在我明白了,林先生的确是爱国商人的代表。我打心底里对你表示敬佩,回去之后我会马上推进所有的项目审批。任何部门如果拖沓的话,就算是违规,我也会警告他们,未来一年内拿不到一毛钱外汇。”毕竟林平签署的这几份合同可都是三天后供货,如果产业园还没有建起来。这些生产线可就是一天天的在浪费他们的生命。

    本以为林平的采购会告一段落。

    可没想到林平又连续花了上千万美元,采购了日生产能力达到300万瓶的果汁加工生产线100条。

    孙立仁在脑子里快速的计算了一下,牛奶设备每一条生产线需要三个人工人,林平一共采购了120条,这就需要工人360人,一旦设备24小时运转的话,按照工人12小时轮班,这就需要720人,加上管理后勤甚至是替补人员,毕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每天按时上班,牛奶生产工厂就需要800人。

    如果林平有良心的话,按照8小时工作制来运转,那么这家工厂恐怕将需要1200人。

    1200人就代表着拥有最少1000个家庭,1000个家庭还只是很直接的工厂工人。

    如果铺开来计算,算上上游的农民,下游的货流物流。恐怕林平带动了至少十几万人。

    虽然孙立仁局长并不了解一头奶牛每天能够生产多少,一个生产队能够养多少头奶牛,不过也并没有听说过国内某个地方的奶牛出现了生产出来销售不出去的尴尬境地。

    倒是听说过,有些地区发生自然灾祸之后,奶牛大量减产甚至是死去。

    孙立仁现在很担心国内的奶源能不能供给他这家企业,毕竟体制内还有很多牛奶的生产单位。

    看来,一旦其他兄弟单位发生断奶的情况,到时候又是一团麻烦的家庭糊涂账。估计会有不少人一哭二闹三上吊找上级部门反映。

    签署了两项大订单之后,林平与孙立仁局长再次到各个角落参观。

    很快林平再次出手,这一次并没有买生产线,而是购买了制冷设备。毕竟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可能堆积在仓库之中,而是需要一个庞大的冷藏仓库。

    而且从生产原料运输到工厂,林平同样需要冷链运输。

    为此,林平花了3000万美金,购买了200套大型冷藏仓库所需要的制冷设备。

    沿途各个地点需要冷藏仓库作为中转站,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冷链专用运输车。

    现在国内的公路状况,在没有高速公路的加持之下,想要生产水蜜桃的果汁,恐怕从水蜜桃的原产地把果汁运输到最近的加工厂。那些水蜜桃恐怕都已经变得不再新鲜。

    由于水蜜桃不可能在一个地点种植的异常密集,肯定是几个市或者相邻的两三个省共同购买原材料,运输到三个省交界最近的加工中心。

    如果没有高速公路的话,必须使用冷链专用车。

    否则一旦发生溃烂的话,这损失可不能单单用金钱来估算。

    “回去之后,希望农业部做一次调查,摸清全国的所有可用的原材料种植范围。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计算把果汁的加工中心放在什么地区。另外,我们还要考虑要不要为这些地区投资高速公路。

    至于牛奶的话,全国能够作为奶源中心的地方就那么两处。如果只是普通家庭散养的话,恐怕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只能在草原上寻找牧民的帮助,由于固定的地点,我们对于牛奶生产地并不操心。只需要当地政府配合我们建好牛奶加工厂即可。”林平希望掌握更多的大数据,只有在大数据的加持之下,才能够做到精准的布控。

    “你放心好了,这种利国利民的大事,农业部的同志们一定会最快的时间帮你查清一切。并且摸清楚每一年的产量,方便你们估算把加工厂设在哪个省!不过,现在国内的交通状况的确需要提升。我建议你们选择的地点最好靠近铁路,只有铁路才能满足你们的运输。当然了,如果你们公司财大气粗,自己投资一条高速公路。无论是地方还是上级领导,大家都会非常的欢迎。

    只不过,一条高速公路的投资,可不是一家水果加工厂,或者是牛奶加工厂,能够投资的起的。虽然你们背靠着庞大的集团,想要动用多少资金都由你一个人说了算。不过,从投资效益上来讲,这一条高速公路投资下去,想要收回成本的话恐怕需要几十年。”孙立仁从个人情感上来讲,当然是希望林平多投资一些。

    林平投资的越多,需要兑换的外汇就越多。

    林平投资的越多,老百姓受益就越多。

    只不过从目前的身份上来讲,他作为外汇管理局的局长,自然不能盲目的怂恿自己的目标对象大力投资。

    这会给对方不好的印象,对方会以为外汇管理局眼里只认钱,根本不管商人的死活。

    杀鸡取卵的事,孙立仁还是懂得权衡利弊的。

    “那就有劳孙局长回去之后帮忙疏通一下,等拿到准确的数据之后。我们会进行实地探查,然后确定要不要在当地设厂。我们仰仗的完全就是数据,孙局长应该也知道,在前些年搞***的时候。数据可是一天一个样子,这一次我们希望务必要求真实可靠。并且对当地的天气气候也要拿出历年的记录。”林平最害怕的就是遇到了假数据,在当地设厂之后发现附近的原材料根本无法满足。

    这个时候再从更远的地区调集原材料的话,恐怕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如果发生在网络大爆炸年代,高速公路简直跟渔网一样密集。

    即便是从再远的地区调货,无非是多支付一些运费罢了。

    而现在如此堪忧的交通网之下,对于货运是一个极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