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0小人物 > 第396章 上辈子的家

第396章 上辈子的家

,也未必能够品尝得出几个品牌到底有什么差别。

    正是因为普通消费者对于这些产品的不够了解,尤其是品尝可乐的时候,一旦无法分别本土的可乐品牌跟百事可乐以及可口可乐有什么区别时,价格就成了唯一的决定性要素。

    哪个品牌更加的便宜接地气,哪个品牌自然就会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而为了降低自己的售价,让自己的售价符合当地民众的收入水平。

    即便是百世或者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也需要在当地进行投产。

    可口可乐在华夏的地盘上,一共有三十五家生产厂房,其中百分之九十八的原材料直接在华夏本土采购。

    而为了节省运输成本,这些生产基地遍布全国。

    只有离得足够近,运输成本足够低,才能够在附近的城市中保持价格优势。

    如果可口可乐在国内只有一家生产基地,如果这家生产基地放在东北。

    那么很显然,即便在国内投放了生产厂家,可口可乐的产品运输到南方,这样的成本也会让他们吃不消。

    林平现在要做的是,在各种各样的饮料品牌,食品品牌,化妆品品牌,没有进入到国内之前。

    先把这些能够生产原材料的基地全部霸占一空。

    到时候即便可口可乐想在国内生产,他们会发现在国内市场上买不到足够的原料。

    即便可以从全球其他地区调配生产原料,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成本的体现。

    到了那一天,掌握着巨大的价格优势,无论百事可乐或者可口可乐卖什么样的价格,林平纸要比他们低一毛钱,这两家公司就无法在华夏立足。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毛钱的差距不足以左右他们的选择。

    可是对于每天生产上亿罐儿可乐的厂家来说,如果销量不能够扩大到一定规模,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收益,跟再次投产的决心。

    正是因为在华夏境内有着丰厚的利润,百事可乐才能新建三十五家厂区。

    只要林平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把对方投资厂房的意愿压缩到五个以内,可口可乐用不了五年时间,就不得不选择撤退。

    一个超规模的市场环境中,百事可乐跟可口可乐采取的方式永远都是价格战。

    无论对手卖什么样的价格,他们都有足够的信心,哪怕是亏本运行都会乐此不疲。

    可是用价格战的方式冲垮敌人,这最多也就维持在五年以内。

    如果五年时间内都无法冲垮本地的品牌,恐怕对于这两家巨头来说,损失就已经无法能够承受。

    华夏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果每一瓶可乐都在亏本贩卖。

    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也拥有着无限的财力可以打这场持久战的时候,精明的投资者一定会收手撤退。

    林平赌的就是,对方的股东一定不会跟自己拼命。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产品亏本运行一直持续下去。

    投资了几亿几十亿美金,甚至每年要花几十亿上百亿美金的采购,去采购各种的生产物料,然后把生产出来的可乐运输到市场。

    而花了这么多钱却永远看不到盈利的那一天,任何公司的股东都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林平自己的公司,并不打算上市,也不打算引入任何股东。

    不用向任何人交代,也不用向任何人负责。

    只要手中有钱有足够的资本,就可以跟任何零售业巨头血拼到底。

    陪着林平出行的人横跨很多个部门,一行人多达六十人,大家没有采用火车以及飞机的方式出行。

    而是直接在京城乘坐五辆小巴,在十几辆吉普车的护送下,浩浩荡荡的开始出行。

    出行的第一站,林平选择前往土地稀少的太行山。

    连绵不绝的山脉,想要获得成片的耕地十分的困难。

    在太行山一些深山中的乡村,能看到从山脚下一直绵延到半山腰的梯田。

    这种梯田可不是用来种水稻的。

    普遍都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而这样的梯田想要灌溉,几乎无法实现。

    虽然有些富裕一点的乡村,在山顶上会挖一个巨大的蓄水池。

    然后通过收集雨水,以及通过山间溪水抽水的方式,把水运送到山顶蓄水池之中。

    之后,便可以通过蓄水池放水的方式,灌溉整个梯田所有的农作物。

    可即便有这种方法,家家户户要承担的费用也让很多农民望而却步。

    甚至有些人宁可一趟一趟的挑水,干着极为繁重的体力活,也不愿意花一年几块钱的电费钱去抽水。

    不是农民想不开,而是农民实在没钱。

    工厂里的职工每个月都有收入,只要不下岗永远饿不死。

    可对于农民来说,几块钱即便到了八十年代也是很多人家舍不得花的一个数字。

    林平这一次来到这里,就是希望给这里建设十几家食品加工厂。

    此行的第一站,林平没有跟任何人去讲,自己对这个县城有多么的了解。

    毕竟在穿越之前,自己可就生活在这里,对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了如指掌。

    林平没办法把整个太行山都扛在自己肩上,但至少自己生活过的县城,自己的老家也要先照顾起来。

    人们都说要光宗耀祖,自己这一次就要回来好好反哺一下乡亲们。

    要让这里的人至少在两年之内,整个县城二十万人,集体进入万元户的生活。

    林平没有那么高大上的目标,只要两年之内所有家庭能够达到万元户就行。

    至于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每年挣多少钱并不重要。

    再怎么说,在这个年代一个家庭为单位,能达到万元户也是不错的成就。

    当目标定得小一些的时候,也更容易让这个成就达成,同时乡亲们也更容易看到幸福并不是那么的遥远。

    只要所有人能实实在在的看到幸福唾手可得,大家工作起来也更有积极性。

    至于万元户以后,小县城的未来以及人们的未来,林平并没有过多的设想。

    毕竟林平不可能永远靠投资去养活这些人。

    顶多是一直让自己的食品加工厂维护着大家的基本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