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我不做包子 > 201、任免与改革

201、任免与改革

是受着现代军制的影响,把军衔分三等十级。

    尉官,校官,将官。

    这般分法,一是主次分明,晋升有序,二来也不用非排个一二三的座次,可丢了那山匪的习惯。

    三来嘛比起大宋繁琐的军衔,如此安排,也容易被梁山的好汉们接受。

    军中制度改的容易,文官体系就难了。

    当下张青也不求一气呵成,只安排了李应为“后勤部长”,与赵明诚,杜兴,加上要去登州的程万里,相互商量,统领钱财与地方事务。

    其自己,却没多少建议。

    没办法,实在也是不懂啊!

    不懂的事情,最好还不要胡乱指挥的好啊。

    时光荏苒,自从梁山下山,到平定齐鲁,已有半年。

    太守府,不,现在叫是大统领府。

    几番的征讨,接连的布置之后,张青等人总算也有了一些空闲的功夫。

    只是一空闲下来,往日里不被注意的事情,却有闲工夫注意了。

    “爷,你这一宿的了,歇歇吧。”

    夜里,张青还在挑灯夜战,费劲看的王安石所作的《三经新义》。

    这玩意,是北宋科举教材,意在“立政造事”,也是王安石变法的一部,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

    不管苏轼为什么反对变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其实是很明确的。

    其一,理财主张,意在从经济上除去积贫之弊。

    其二,强兵主张,意在从军事上除去积弱之弊。

    简而言之,王安石想通过改革,使北宋在国力上实现民富国强。

    而《三经新义》,既然是科举教材,又是王安石所做,那定然也皆是王安石的思想。

    其实到底是变法好,还是不变法好,张青都不咋关心。

    其想看的,是透过这《三经新义》,了解约莫四十年前,这北宋的政治形态到底如何!

    再是观的今日,真正沉浸在北宋的政治世界里头。

    起义嘛也不能就光打个替天行道的大旗就完事了。

    话扯远了,张青说注意到往日里没注意的细节,也正在此处。

    听得玉娇枝称呼的一声“爷”,在这大晚上,张青本是平静的心下,也忍不住要起一些波澜。

    这玉娇枝,或许是因为当初在华州里受辱,总把自己放的很低的位置。

    张青听得无奈,说过一次,见得玉娇枝坚持,却也不再多言了。

    只是问道:“怎是你来的,夫人呢?”

    玉娇枝放下手中的茶水,低声应的道:“夫人睡下了,叫我来伺候着。”

    这般说着,忽的站的张青身边,扶着张青的手臂,就是轻柔按起。

    张青很想说一声自己手上其实一点不累,只是这玉娇枝的手一搭上,自己也就不想拒绝了。

    闭目享受了片刻,觉着不好叫场面冷场,却忽听张青问道:“对了,你爹那绘画本事了得,却有无传你手里?”

    玉娇枝听得一愣,以为张青只是聊点家常。

    手上不停,只在边上微微点头道:“倒是学过一些,可是远不及爹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