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两百六十五章 教化之策

第两百六十五章 教化之策

安,以大唐臣属自居。

    吐蕃一代战神论钦陵的儿子,最后也是投降大唐,为大唐戎马半生,积战多疮,累劳生疹,最终一病不起。

    吐蕃固然是大唐的一生之敌,但投降大唐的蕃将远多于投降吐蕃的唐将。

    张议潮振臂一呼,整个河陇风起云涌,麾下也是吐蕃部众云集。

    “其三,吐蕃归降大将,一律大书特书,大讲特讲!”

    “其四,忆苦思甜,宣讲吐蕃的残暴统治,具体怎么残暴,相信有不少人记忆犹新,你自己去寻访,再宣扬大唐的仁厚,海纳百川,一视同仁。”

    这四条都是李晔这两个月思索的结果。

    战争固然带来毁灭和死亡,但同样带来交流和融合。

    青藏高原是因战争而出现在大唐子民面前。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穷兵黩武固然不好,但回避战争,同样是衰亡之道。

    “你都记下了吗?”看着张浚两眼圆睁,李晔还以为他中了邪。

    “陛下真乃天纵之才,有此三策,不仅河陇皆平,吐蕃亦将入版图矣!”

    吹得李晔都有些脸红了,李晔虽然搞科技不怎么样,但搞关系还是有一套的,旋即咳嗽两声,“张左使赶快下去整理,朕给你十天时间,拿出个范本给朕过目。”

    鉴于张浚的前科,李晔还是要严格把关,歪嘴和尚念经,万一张浚在里面夹带私货,整件事搞不好都变了味。

    “陛下放心,臣这就去办。”张浚就像找到人生目标一样激动,小跑出门。

    言论的力量李晔最清楚,后世西方拿着一张阴间照片现编故事,许多傻人就沉迷不可自拔。

    李晔的四条,除了第一条有些玄乎以外,剩下都是已经发生的历史,只不过提炼了一下,绝无歪曲或者以偏概全。

    公道自在人心,事实永远是最具说服力的。

    士子们的教化功不可没,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百姓大多会一些唐言,日常交流没有问题。

    孩童们却突飞猛进,以学唐言穿唐服为荣。

    一首又一首慷慨激昂的唐诗脍炙人口,天唐府中到处是郎朗读诗声。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凤采鸾章,喷薄而出。

    有唐一代的文治武功,又岂是周边奴隶化部落可比?

    受寒风影响,河陇的春耕要比关中稍微一些,直到三月底才开始。

    李晔为表对春耕的重视,带着亲卫都下田。

    所有农活都是人手完成,李晔只当是锻炼身体,耕种了一天,腰酸背痛,几乎直不起腰,这还是有薛广衡的帮衬,李晔做的也只是一些表面活。

    农人的艰辛当真是苦不堪言,即使如此,能安安稳稳种田,在这个时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就是建立在这些人的血汗之上,供养出一个又一个朝代。

    当然,李晔作为皇帝,肯定不能天天待在田垄间,天唐府是天子脚下,一切井井有条,其他地方,李晔也不能忽视。

    今年是大唐打根基的一年。

    如同后世修真小说一样,这是在筑基,想要飞升和蜕变,就要看基础打的牢不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