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三百八十一章 皇帝授课(八)

第三百八十一章 皇帝授课(八)

到奏报之后,内心无比的纠结。蝗灾这种灾情几乎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规模有大有小,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

    朝廷历来的应对之策就是灾区免去税赋,可是百姓光是一个免去田税就能活下去吗?

    这种灾年往往是士绅大户的狂欢之年,他们仗着自己手中有余粮,用很小的代价就能并购大量的土地。

    然后再在家门口支个粥摊,向灾民施舍点儿米粥,保证灾民不会饿死,博得一个乐善好施的好名声。

    士绅永远是先兼并完土地然后才开始施粥,施粥目的可不是什么好心,而是要把这些灾民绑在土地上,兼并完的土地也要有人耕种才行。

    皇帝已经在灾区实施采购救灾的办法,鼓励百姓大力捕捉蝗虫好几天过去了,朝廷的令旨才姗姗来迟。

    令旨的大概意思就是地方官府积极组织百姓自救,尽可能的保留一点庄稼不被蝗虫吃完,至于朝廷实际上举措一点儿都没有。

    杨士奇也想拨款救灾,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没钱,还等着夏粮下来应急。

    怎么这天下就在他们这些人的治理下变成了这个样子,原本还有些收敛的士绅在天子的故意放纵之下,张开了饕餮之口,鲸吞蚕食,短短几年工夫就让原本还有盈余的赋税变得入不敷出。

    现在就是想让皇帝背锅都不可能,皇帝陛下根本就没有花田税一文钱,当今真是个敛财的高手,不愧为商贾皇帝的称号。

    偏偏皇帝敛财却不伤地方根本,百姓反倒是因为皇帝的新政得到了好处,唯一受损的恐怕就是不能在用各种手段盘剥百姓的士绅了吧!

    如今内阁已经知道了皇帝在京畿蝗灾之地所做的事情,皇帝竟然有如此大的魄力,为了鼓励百姓捕蝗,甘愿动用内帑收购蝗虫。

    这玩意收到手能有什么用,无非就是以利诱之,让百姓积极投入到灭蝗之中。

    而西边的房山已经开始动员养鸭百姓,赶鸭入田以鸭捕蝗,以房山养鸭的规模,或许这蝗灾还真就让皇帝给压下去呢!

    可以想象的到,灾情结束后京畿之地的民心一定全部跑到皇帝那边了,不得不说皇帝在灾情面前表现出了一位仁君应有的素质。

    杨士奇在这一刻对自己以往的坚持产生了动摇,难道儒家一直所坚持的都是错的吗?

    为什么皇帝看似害民的政策,怎么就能够让百姓更加的富裕。士绅的利益受损并不是皇帝在刻意打压士绅,而是士绅竞争不过皇帝。

    士绅放高利贷,皇帝就开银行为百姓提供低息贷款,士绅兼并土地,想将百姓绑在土地受士绅的摆布,皇帝就大力招收流民,给出了优厚的条件,除了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还有一些还没有到绝境的百姓,也选择了在皇帝陛下的号召下出海移民。

    在争夺百姓方面,士绅依旧不能占据上风,也就南方之地百姓生活比北方富足一些,而且离得中枢有些远,皇帝的影响力还没有能力辐射到那里,百姓还在士绅的控制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