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五十五章 税收问题

第四百五十五章 税收问题

部门的帐,不禁看向了皇帝,这样一来度支部的权力可就大了,要说花公款那个部门没点儿小动作,真要是查账,估计哪一笔钱都能查出毛病吧!

    “陛下!若是度支部可以任意查账,会不会让各级衙门人心惶惶呢?”新上任的内阁辅臣张瑛问道。

    “不做亏心事,他们为何要人心惶惶?”

    “臣担心度支部这种审查权力过大,会利用这种权力牟利!”

    朱瞻基冷笑一声:“哼哼!好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度支部审计司如果去查某一个部门的帐不会是自己去查,肯定要联合都察院反贪司与大理寺和刑部联合审查,你认为这些部门都会利用查账牟利吗?”

    “这······臣没有这个意思,就是防患于未燃!”

    “张阁老!您是内阁辅臣,有权力监督各个部门的运转,若是度支部有任何违法乱纪之事,张阁老可以直接介入调查,并提请三法司进行抓捕审问!”唐三任直接硬顶了上去,没有给所谓的内阁辅臣一点儿面子。

    张瑛脸涨的通红,被这样一个小辈如此顶撞,有些下不来台,可是被架在这里又不能不说话,只能发狠说道:“唐大人放心,老夫会盯着你的,若是有违法乱纪之举,别怪老夫不客气!”

    “您尽管放马过来,不过也得想想自己的屁股底下干不干净!”

    “好了!二位不要意气用事,今天的会议是讨论来年的财政预算,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皇帝拍了拍桌子,制止了二人的争吵。

    皇帝的话看似公允,实际上却是偏向着唐三任,一句话就把两个人的理念之争变成了个人的意气之争,这样唐三任便没有了顶撞上官的责任。

    皇帝发了话,二人只好闭口不再言语,不过二人还是互不服气,张瑛看不上唐三任这样连进士都不是的幸进之人,唐三任看不上张瑛这样只会夸夸其谈,一点儿干货都没有。

    朱瞻基压下两人的争吵看向税务部尚书问道:“王佐你是税务部尚书,大明朝能收多少税,看的全是你的能力,如何组建税务系统,你做好规划没有?”

    王佐站起来向众人鞠躬说道:“回陛下!税务部分为国税司、地税司、国库司、税收统计司。各司在地方各级衙门设立相应的税务机构,统一进行税收工作,必须要保证独立的税收之权,不受地方官吏干扰。”

    “好!你这个部门可以说是最容易产生贪腐,毕竟是跟钱打交道,一定要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管账的与收钱的绝对不能是同一个人,另外票据的制作也要统一规范,不能有任何的模糊不清的情况发生。”

    “臣明白,臣会认真考察房山、山东的做法,做出最优化的方案!”

    “你能明白就好,做什么决定之前,必须要上报朕,税务工作,关乎于大明天下安危,在基层的用人必须要用政务学堂培养出的新政人才,而不是科举出来狗屁不懂的庸才。

    新政改革关乎于百年大计,改革的目的是增加国库收入的同时减少百姓的负担,这个宗旨永远不能变。当然新政肯定会让大户人家受到损失,他们损失的本就是他们不该得的那部分利益,如今不过是被朝廷追回来而已。

    若是连这一点都分不清,还在那里胡搅蛮缠,一律取消功名贬为庶民,这一点上三法司的立法一点要快,必须在新政的推行时将税务法推出来,依法纳税是每个大明百姓的义务,其中也包括朕,朕的买卖、皇庄一样也要纳税。

    从立法上宣传,纳税是所有百姓的义务,争取做到让百姓主动纳税,当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谁都不愿意,如何能让百姓心甘情愿的掏钱,这是税务部与地方官府需要思考的问题。

    每个部门看似是独立的,其实也是相互关联的,百姓户籍在刑部与农林渔牧部都有一份档案,如何利用户籍制度让百姓明白缴纳赋税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就需要地方官府的配合,比如比方上在投资一些建设项目,需要雇请劳工,这种挣钱的机会就留给积极纳税的百姓。

    恶意拖欠赋税的百姓会纳入黑名单,甚至会影响子女的入学问题,这就是各个部门的互相关联之处,教育部将在明年开始在所有的新政完成的区域推行六年制儿童免费义务教育,让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教育,使得教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朱瞻基最不放心的就是税务工作,这些官老爷恐怕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老爷心态,若是不能放下身段躬身前行,税收的混乱根本就改变不了。

    皇帝的话让王佐有很大的触动,他从来就没有想过一个税收问题能够牵扯这么多的事,在他的心里一直觉得税收不就是知道百姓种了几亩地,到了收成的时候,按照比例征税就是了,哪里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事。

    可是皇帝竟然想通过政策的导向让百姓自己主动向朝廷交税,这样的工作可就难做了,哪有百姓愿意交税的,不催的急了都不愿意将手里的钱粮拿出来。

    被点到名几个部门的主官都纷纷表示一定会配合税收的征收,不使税收工作出现任何差错。

    朱瞻基不置可否的点点头道:“朕对明年的农业税收要求是四千万石,同时盐税要进行新的改革,现在的盐法百姓的吃盐负担太重,如此盐法只能造成私盐泛滥。”

    “陛下!打算如何更改盐法?”王佐吃惊的问道,这盐税可是农税之外朝廷最大的一笔税收。

    “朝廷以后控制大明所有的盐场,所有人都可以去盐场买盐贩卖,盐场开具票证,盐商凭借票证贩卖食盐,朝廷在源头按照盐场出场价征收五成盐税,也就是说在盐场朝廷就已经将盐税征收,其他地方的食盐价格全凭盐商自己竞争,朕相信食盐的价格会因为贩卖的商人多了之后而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