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五百三十四章 撤藩

第五百三十四章 撤藩

有人耕种,而且南洋的土人武力弱小,在大明卫所兵面前就是个渣滓。

    你们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因为你们的分封除了问题,河套地区到现在也是地广人稀,你们最大的问题是不注重武力的培养,都太过贪婪。

    事实证明没有武力的支撑,无论有多少财富,都是替别人存钱,人家没来拿,是因为人家觉得现在还没到那得时候,猪需要养肥了才会杀掉。”

    皇帝的话说的难听,却无限接近事实,若是晋藩有足够的武力,土默特部还敢每年跨过黄河打草谷吗?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晋藩欺负了他们,在他们没有能够打败晋藩的实力之前,也得忍着,根本不会出现这种被人按在地上摩擦的结果。

    朱钟铉叹了口气说道:“陛下!祖父与父王前半生吃了太多的苦,好不容易拿回王位,心里只想着将从前吃过的苦补偿回来,根本就没有思考晋藩未来该怎么样。

    晋藩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是咎由自取,本来可以在河套称雄的局势,却生生的成了丧家之犬。”

    朱瞻基安慰他道:“钟铉!不论君臣,朕也是你的叔叔辈,你想过没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算放弃宗室的身份,你的学识不会丢掉,只要你有本事完全可以参与到大明的朝堂中来。

    没有了宗室身份,原本你们不能做的事,现在都能做了,你们可以经商,可以科举,哪一行不能出人头地呢!”

    “侄儿也是这么想的,正想着回到关内就报名参加科举,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也该试试自己的学的到底怎么样。”

    “朕看不错,你才十八岁,今后的路还长着呢,朕盼着在殿试上看到你。”

    朱钟铉对自己的学问还是很有自信,觉得只要自己下场参与科举就能考中一个不错的名次,大明现在两套选材班子,一套是科举制度还在运转,不愿意放弃传统的读书人可以走这条通道进入仕途。每年的定额一样是三百人。考中进士的士子,要进入政务学堂接受一年的政务培训,然后才能分配到各个地方,从最基层开始做起。

    另一套是政务学堂体系,这一套体系是只招收新式学堂出来的考生,这些考生只要能通过政务学堂的入学考试就能进入政务学堂学习。如今的政务学堂每年固定招收三百人,这些学生毕业之后会分配到大明的各个地方,从基层做起。

    这两套班子出来的官员,天然就形成了两个阵营,两个阵营是绝对的竞争关系,都想证明自己才是大明的未来。

    这就是良性的竞争,大明现在的考核不看你说了什么,一切都是以政绩说话,溜须拍马可能在最基层的时候还能起到作用。

    一旦到县级官员的位置上,有没有政绩那就是一目了然之事,实打实的政绩做不了假,大明如今的政绩考核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百姓的生活水平,若是在你的治下,百姓的过的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说出个天花乱坠你也是个庸官。

    第二是教育水平,这个不是看本地出了几个举人,几个进士,而是考核当地的儿童入学率,哪个学生提出了新的学问假说,做出了某项影响百姓生活的重大发明。

    第三是人口增长,你的治下人口越来越少,不管是生的孩子少,还是百姓选择了移民,都是你这个地方的责任,百姓移民是因为在你的治下生活的不好,才会选择移民追求更好的生活。

    第四是医疗卫生,百姓能否看得起病,生病了能否有效的治疗,这是一个地方官主要职责。

    第五是治安情况,一个地方盗匪横行,杀人越货,命案频出,说的再好也是假的。

    这些政绩都是需要官员脚踏实地去做事才能做到,而不是当老爷坐在官衙中喝茶听曲儿就能做到。

    朱钟铉是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是标准的儒生,想要混官场并不容易,他的身份的额敏感性,天然就会让官员对他敬而远之。

    就算是失去宗室身份,朱家子孙的身份可是改不了的。官员们不想因为跟一个被贬为庶人的宗室子发生交集。

    不过朱瞻基倒是真心希望他能成功,甚至如同后世的那位首相一般成为大明一位刚正不阿的名臣。

    闲聊了几句之后,二人转入正题,关于晋藩的撤藩问题可不是一件小事,一旦操作不好就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尤其是会令南洋的各个亲藩产生疑虑。

    “钟铉!既然决定了撤藩,朕也就不跟你拐弯抹角了,这么说吧,你晋藩这些年在河套开垦的土地,朝廷会按照市价收回。这笔钱你们怎么分朕与朝廷不管。

    撤藩后你们就成了普通百姓,与普通百姓一样,无论是种地还是经商,该交税交税,该服役服役,不能仗着自己朱家子孙的身份对抗官府。

    若是有人胡作非为,朕不会给你们留任何情面,《大明律》绝对不是摆设,触犯了法律谁都救不了你们,这一点上你一点要跟晋藩上下讲清楚。”

    “土地的问题臣相信朝廷会秉公处置,臣关心的是户籍问题,我晋藩迁徙至河套这么多年,大明已经没有了晋藩的户籍,没有了宗室的身份,臣等户籍怎么办?”

    “户籍不是问题,你们愿意选择去哪里定居,地方官府都会给你们办理当地的户籍,就是你们不愿意离开河套都可以。

    只是身份不同,以后你们的土地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朝廷要的是对河套的直接管理权,而不是要把你们从河套赶走。”

    “别人臣管不了,也不想管,臣出生在太原,童年也在太原度过,臣想回太原居住。”

    “这不是问题,选择太原也很好,你晋藩是不是在太原还有产业?”

    朱钟铉点点头道:“还有一些直属侄儿的产业,其他的产业侄儿也不与那些叔伯相争,都留给他们去分吧,太原的产业足够养活我们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