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修仙时代 > 朱元璋成功之谜

朱元璋成功之谜

是“广积粮”。

    “缓称王”什么意思,不要立即称王,是一种策略。中国一句老话叫“出头的椽子先烂”,大家都想当王,每个人眼睛都盯着,看谁先当,谁先敢称王我们先一块把他灭了。实力不成熟的时候,实力不够的时候,条件不成熟的时候成了王称为众矢之的,一定会失败的。“缓称王”就是推迟称王的脚步。刘福通、韩山童起义,声称史要恢复大宋的江山,后来韩山童被元朝军队杀了以后,刘福通就把韩林儿立为皇帝。这个大宋皇帝和龙凤年号就成为红巾军的中心,朱元璋他的队伍是红巾军,他奉的主,他奉的皇帝是谁,是小明王韩林儿,“大宋皇帝”。“缓称王”就是自己先不要称王,把小明王摆在前面,把大宋皇帝摆在前面,我们是大宋,我们是行的龙凤年号。有两个目的:第一个,韬晦、隐藏自己的大志,不要让别人发现自己有野心;第二个呢,小明王有号召力,不管这个小明王本来是什么,但是他现在是大宋皇帝,他摆在前面就有号召力,假这个小明王的命令我就可以统帅全军,增加我的威信。小明王当时是在滁州,离朱元璋的军队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每到正月初一的时候,(朱元璋军中都要立一个椅子,小明王的御座。这些官员们要向这个御座行礼,表示自己对小明王的尊重。朱元璋的谋略很深啊。刘基看到这个情况以后曾经对他提出过批评,说“竖牧耳,拜之何益”,说这是一个放牛的小孩子,你拜他有什么用。实际上朱元璋的谋略在好多地方还要超过刘基。

    朱元璋本人不称王,但是周围的很多势力都纷纷称了王,有的称了王,有的当了皇帝。朱元璋要在这些称王称霸的群雄当中脱颖而出,一定要扫灭群雄,他靠什么?他要靠军队。

    *朱元璋的这支军队都是来自红巾军的普通老百姓,他们能够听从朱元璋的指挥吗?朱元璋怎么可能就凭借这样一支军队逐一打败围绕在他周围的其他红巾军势力,甚至还一直打到北京,赶走了元朝凶悍的骑兵。他手下的这些人究竟组成了一支怎样的军队?

    朱元璋成功秘诀之三打造铁军

    朱元璋有一支军队能打仗,战无不胜,军队从哪来呢?朱元璋是一介匹夫,无尺寸之地,无任何依靠,但是朱元璋他的部下有能征善战的骁勇悍将,徐达、常遇春、邓愈、李文忠这些人都为他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为什么?朱元璋善于识别人才,善于指挥利用人才。这些人都听他的,像徐达,开国功臣第一,说徐达能征善战攻无不克,可是到了朱元璋面前恭谨得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当然徐达有徐达的想法,可是我们看徐达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朱元璋能够驾驭徐达。所以有这些能征善战的将领,给他冲锋陷阵。

    那么有了将,还要有兵,兵哪里来?老百姓啊,穿上军装的农民。开始的时候就是乌合之众,要让这些军队都能够听指挥,令行禁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元至正十八年,就是1358年,当时他的事业还不大,军中缺少粮食,缺少粮食朱元璋就下令节约粮食,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不许使用粮食酿酒,粮食都不够吃你还去酿酒,这是军饷啊。可是有一个将领的儿子违反了纪律,就拿了粮食去酿酒,是谁呢?胡大海,胡大海的儿子在军中酿酒,破坏了朱元璋的军纪,朱元璋大怒,抓了要把胡大海的儿子杀掉。下边的督师王海权朱元璋说你不能够在这个时候杀胡大海(的儿子,胡大海现在在前方,在浙东正在作战,你要安他的心,如果杀了他,胡大海带着兵叛了变怎么办呢。朱元璋说我宁可使胡大海叛变我,我不能让我的军令不行,杀,就把胡大海的儿子杀了。如此严厉的措施,如此坚定的决心,造就了一个铁军。胡大海是什么人?是很早的时候追随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了,屡立战功,胡大海本人说我不是读书人,但是我就知道三件事,第一个是不杀人,第二个是不抢妇女,第三个是不烧房子,胡大海很懂得军令。所以朱元璋杀了胡大海的儿子,要为了加强军队纪律,胡大海非但没有叛变,后来还更加忠诚和勇敢。当然胡大海后来是在军队内部的矛盾中他被别人杀了,可是朱元璋用杀胡大海的凶手的血祭胡大海,他也很对得起胡大海。

    就是他和将士之间的关系,他能够驾驭将士,能够统帅这一支军队,建立这个军队铁的纪律,造成了他夺取天下的基本力量。

    *尽管朱元璋打造了一支铁军,尽管他网罗了天下众多的帮手,但是在他领地周围的这些昔日红巾军的战友们,都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而且这些人的力量和地盘要远远比朱元璋强。朱元璋要想登上皇位,就必须首先把这些割据势力一一解决掉,统一南方,这样才有可能北上****元朝建立新王朝,但这又是多么地艰难,朱元璋该怎么出手呢?

    朱元璋成功秘诀之四打好关键之战

    朱元璋缓称王,但是他周围的群雄都已经先后称王称帝,他的周围都有谁呢?有以江东为中心的汉王,后来以武昌为中心,陈友谅;以明玉珍为皇帝的,四川重庆的大夏;在平江苏州立国的张士诚,吴王;还有是方国珍,占领了浙东的庆远、台州、温州;福建的陈友定。朱元璋这个时候他的势力范围在哪里?他的势力范围是以应天为中心,占有皖南的徽州、浙江的建德、鹜州、诸暨、衢州、处州,北邻张士诚、西邻陈有谅、东南临方国珍、南临陈友定。面对这些称帝称王地群雄,刘基给他出主意说你的主要的矛头、主要的力量要对付陈有谅,有这么两句话说“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益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定。”张士诚自己顾自己我们不要防备他,他不用(你担心,陈有谅没有一天不想消灭我们,我们消灭了陈有谅张士诚就孤立了,消灭了张士诚以后我们北向中原,就可以成功王业。

    当时陈有谅所占的地方是江西湖广之地,他一直想再东进和朱元璋争夺地盘。(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组织了大军东进,当时说是“飞梯冲车,百道并进”,不仅有船,还有陆地(部队。“飞梯冲车”,要攻城有飞梯,要冲城门有冲车,“飞梯冲车,百道并进”。(陈友谅造了数百艘大船,大船高数丈,外面包有铁皮,施以丹漆,楼上楼下三层,下面说话上面听不见。朱元璋乘坐的是小船,开始不是陈友谅的对手,战斗非常激烈,叫“一日数十接”,就是一天双方发生小的战役、小的战斗十几次,朱元璋几乎毙命。

    朱元璋坐在胡床上指挥战斗,刘基在他的身边,突然刘基说赶快换船,朱元璋来不及思考就跟着刘基跑到另一个船上。还没有坐稳,只见他刚才坐的船被炮击得粉碎。陈友谅在高处看到这个情景大喜,可是他不知道朱元璋已经脱险了,又在别的船上指挥战斗。朱元璋坐的小船,他要采取小船灵活的策略,他看到对方大船都是连锁为阵,于是在东北风起来的时候,他就放火烧船。大火起来一下把陈友谅军队烧乱了,烧死了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陈友仁号称“五王”,能征善战,五王一死,陈友谅的军队受到士气的挫伤。陈友谅也在了解朱元璋军队的情况,他发现朱元璋坐的船是白色桅杆,于是他下令第二天大家集中攻打白色桅杆的船。朱元璋也有人探知这个情况,他就命令所有的船都换上白色桅杆,第二天再打,从早上九点多种打到下午一点多种,从辰时打到午时,陈友谅大败。陈友谅军败要逃出鄱阳湖,刘基告诉朱元璋说你一定要扼守湖口。陈友谅被扼守湖口多日,不能够脱身,叫做“兵困粮竭”。这时候朱元璋又给他使了攻心之计,给他写了信,信上怎么说,说陈友谅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当年你就一败再败,今天你又要失败,如果今天你能够侥幸回去的话,请你取消你的帝号,等待真主出山。

    谁是真主?朱元璋自己是真主,当然陈友谅本人也想当这个真主。就是在兵穷粮尽的时候,加上气,这是士气大乱,最后在乱军之中陈友粮被一箭射中眼睛穿过头颅死了。陈友谅军就彻底失败了,第二年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来到朱元璋的军中投降。鄱阳湖大战解除了朱元璋通往帝业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成为他事业当中的关键一战。从此,他一步一步走向胜利。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当时的应天钟山脚下设立祭坛,祭天,自己登上皇位。一个生气勃勃的大名皇朝从此诞生,一个赤贫的牧童、一个无依无靠的游方僧人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更多好看的小说,txt下载~请上~吾读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