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

    这时候,吴大志也看完了,吴夺便准备上手了。

    葛亮又笑着追问一句,“到底多便宜?”

    “一万。”

    “那也不便宜啊,没款没印的。”

    “老头儿不是外行,他说就冲这笔法笔力,‘无名氏’也能值两万,要我一万就算便宜了。我一想,也是,一万块说多不多,这么好的画,卖不出去自己欣赏也值了。万一最终能确定作者,要是个大名家,那就赚大了。”

    这时候,看完画的吴大志跟了一句,“小罗,画我不算专长,但是这画,一万肯定是赚了,我现在感觉,甚至能到明代之前。”

    罗宇泽哈哈大笑,“吴爷爷您给定性了,吴夺也得听着。”

    吴夺这时候正在“听”呢。

    而且听到的内容还比较多。

    首先听到的是装裱时间,确实是清晚期,光绪年间。

    这个“半望斋主人”也确实没听到,看来和开始想的一样,就是个普通文人。

    但是他装裱的这画,来头就大了!

    没想到,罗宇泽还真捡了个大漏儿!

    这画的作者,居然是元代的大画家王蒙!

    元四家之一啊。

    王蒙生于元代,在元朝入仕,元末弃官,然后隐居。后来在隐居和入仕间反复。他的人生结局比较凄惨,洪武十八年,因为胡惟庸案,最终死于狱中。

    仕途坎坷、结局凄惨,艺术成就却声名赫赫。王蒙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吴大志前头说的“牛毛皴”和“解索皴”,就是王蒙最喜欢用的。

    王蒙还有个身份,是赵孟頫的外孙。

    吴夺心说罗宇泽捡了个大漏儿,不光是因为他听到这是王蒙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座《秋林湖石图》,其实是落了款的!

    看不到,却听得到。

    当然,这么看看不到,知道位置,再配合放大镜看,那就容易多了。

    吴夺拿起了放大镜,先是在秋林红叶间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四个红字:黄鹤山樵。

    这四个字,和红色的秋叶颜色一样,字体很小,用笔很细很巧妙,就隐藏在枝叶之间,利用枝叶间的缝隙、甚至借用某些枝叶的用笔来写下的。

    黄鹤山樵,是王蒙的号,这个号,是他元末弃官之后才用的。

    落款不止这一处。

    就在山石的缝隙间,还有一处,同样字体很小,同样用笔很细很巧妙,同样利用和借用了山石和缝隙的用笔。

    这里是三个字:王叔明。王蒙,字叔明。

    这两处隐秘的角落,两处巧妙的落款,不用放大镜是看不出来的。

    吴夺用放大镜看的时候,大家都凑上来了,罗宇泽的脑袋贴得最近,眼睛距离放大镜也最近。

    “我去!”罗宇泽一手捂着嘴,一手挥舞拳头,“这幸福来得也太突然了吧?!王蒙?!”

    捂着嘴是怕唾沫星子溅到画上。

    吴夺看完这两处落款,干脆将放大镜给了罗宇泽。

    吴大志一听王蒙,“我就说这画不一般!只是没想到,居然是王蒙的!好兆头,好兆头!”

    “好兆头,好兆头!”罗宇泽也跟着叫道。

    其实,吴大志说“好兆头”,是因为马上要出发探查九鼎了,意有所指。

    但罗宇泽不知道啊,他是太兴奋了,跟着就重复叫了起来。

    他兴奋很正常,因为王蒙的画太贵了!

    早在十年前,王蒙的《稚川移居图》就拍出过四亿的天价!

    当然,即便是同样画家的作品,画和画肯定不一样,罗宇泽捡漏这幅《秋林湖石图》,不可能值那么多。

    但再保守,几百万也没问题。而且,这种极为隐秘的落款,也是个噱头。

    罗宇泽用放大镜看完之后,其他三人又轮番看了看。

    吴夺撤出圈子,走到稍远处点了一支烟,他现在想的就是,为什么王蒙要这么落款?

    吴夺只听到了落款的位置,为什么这么落款,却没有听到。

    最后,吴夺还是琢磨出来一点儿东西。

    王蒙这一辈子,入仕、弃官、隐居、再入仕、再隐居、最终入仕,直到死在了仕途。

    他的心里,肯定是想做官的,压都压不住。

    这幅画,红叶间落款的“黄鹤山樵”,这个号是他元末弃官之后用的,因为他隐居在杭州黄鹤山。但是他隐居的时候,内心还是在渴望着再度入仕。

    后来他曾经收到过起义首领张士诚的邀请,又去当过官。后来战乱扩大,他又隐居;最终,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六十多岁的他还是又入仕了。

    他弃官隐居,有种种原因,也受到了同为元四家之一的好友倪瓒的影响,而且元朝不是一个汉人朝廷;并不是对仕途彻底看透了、放下了。

    这一幅秋林湖石图,似乎也能反映这一点。画的是湖光山色、红叶萧萧、一叶扁舟、隐然世外,但画风却又不那么超脱,带着肃穆。

    仿佛是在说:这样悠闲的日子好是好,就是还免不了虚度年华的感觉。

    王蒙在隐居的日子里,内心应该还是不平静甚至不安的。

    如果用不落款代表“隐居”,用落款代表“入仕”;那么王蒙的心态就和这幅画的情况一样,在隐居和入仕之间有一定的思想斗争。

    隐秘落款,可能就是当时心境的反应。看似好像一时兴起“玩”了一把,其实却是有“根”的。

    他在压制“仕心”,却不能彻底去掉。

    落款再隐秘,那也是落了。王蒙的心理天平,最终还是入仕的分量更重。事实上,他在黄鹤山隐居了二十多年,到底没有彻底放弃仕途执念。

    生于官宦之家,死于仕途,却是绘画上的一代宗师······

    想明白了这些,吴夺不由轻轻叹了口气。

    “我捡了大漏儿,你怎么还愁眉苦脸的?”这时候,罗宇泽也凑上来了,他的兴奋劲儿还没下去,“我说,这种漏儿还真是得天时地利人和,不说别的,要不是重新装裱过,装裱的年份不老,怕就不这么容易!”

    吴夺点点头,又解释道,“我不是愁眉苦脸,我是在想王蒙为什么这么落款。”